po文 - 言情小说 - 八零之女配逆袭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6

分卷阅读56

    恋人去相亲,江安妮的心里当然不好受,说这两句话的时候,她的声音恹恹的,没什么精神。

    江闻钟不由问道:“他真的去相亲了?后来怎么样了,他和相亲对象成了?”

    前世就是过年以后,韩母来家里找了姐姐,不知道她俩说了些什么,姐姐和韩冬青分了手。

    分手后,姐姐经人介绍外出给人做保姆,和一个老师结了婚。

    那老师对姐姐不错,就是家里穷了点,后来姐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辈子也就这样过了。

    “那倒没有。冬青一见面就和那个姑娘说清楚了,他有恋人,这次来相亲是被家里人逼得,父母之命不好不从。媒人知道后把冬青他妈好一顿埋怨,说是既然你儿子有对象还找她介绍什么,让她里外不是人。”

    “冬青和他妈大吵了一架,住在宿舍好几天没回家。”

    “姐,你和我说实话,想不想和嫁给韩冬青?”江闻钟明知故问。

    江安妮低下头:“他父母不会同意的。”

    “不用管他父母,姐,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江安妮晴晴叹了口气:“大概思我们有缘无分吧。”

    “姐,我命由我不由天,既然有缘,那就有份。”江闻钟扶了扶眼镜:“你们一个没娶,一个没嫁,他喜欢你,你喜欢他,还怕什么?”

    “可是他父母不同意。”

    “姐,这事交给我吧,我有办法让他父母同意。”

    “你能有什么办法,你认识他父母?”

    “姐,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买的这擦脸的雪花膏你一定要用,眉笔和口红你在家里对着镜子多练习一下,等下次见到冬青哥,给他一个惊喜。”

    江闻钟把东西推到江安妮面前:“姐,这眉笔和口红的用法,包装上都有,你看一下。”

    江闻钟说完就出去了,江安妮拿起眉笔和口红的包装细细查看,把上面的使用说明看了好几遍。

    她起身走到窗台上,拿起一把塑料小镜子,拆开口红的包装,小心翼翼地在嘴唇上涂抹。

    抹完抿抿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慢慢笑了。

    可想到韩父韩母的态度,江安妮心情又低落下来。

    江闻钟心里的确有了办法,要韩父韩母同意他姐和韩冬青的婚事。只是这个办法不怎么光明,要是贸然跟他姐说,他姐一定不会同意的。

    江闻钟决定先和母亲说,只要母亲同意了,还怕他姐不同意,毕竟他姐和韩冬青是真心相爱的,自己这是成全他们。

    第41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刘大银和儿子李留柱收拾好了,再次踏上去省城的火车。

    这省城他们来了多少次了,每次的心情都不一样。

    第一次是带小孙子来检查,当时小孙子脸蜡黄蜡黄的,身子瘦瘦小小的,一点精神也没有。

    县城的大夫说要他们带着孩子去省城检查的时候,刘大银是真的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

    坐了一路的火车,刘大银就落了一路的泪。

    到了医院,刘大银就跟站在法庭上等待判决的囚犯一样,医生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他的生死。

    第二次来省城是找江闻钟要钱,当时她来不及恐惧自己是一本书里的人物,满脑子想的都是到底怎么样才能要回自己孙子的救命钱,怎么避免一家人的悲剧命运。

    第三次来省城是给小孙子动手术,刘大银是一半心在天上,一半心在地下,就是不在肚子里。

    第四次来是给小孙子做检查,还带了烧鸡来卖,一路上幻想着自家的烧鸡能卖个好价钱,还能全部卖完。

    心里想的事成了真,烧鸡不仅卖完了,还接到了钱大夫的订单。

    以后每次来省城,刘大银是一次比一次高兴,一次比一次心里揣的梦想大。

    家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这往省城去的路就是他们家的富贵路啊!

    每一次的火车票刘大银都留了下来,等以后老了,她要把火车票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这次来省城,刘大银除了钱大夫要的烧鸡,她就只多带了两只烧鸡。

    她带了六件皮夹克,要是卖给张水生,得有一千多块钱的,揣着这么多钱在人生地不熟的省城,她实在是不放心。

    火车站里有一个很大的钟,刘大银掐着时间,往钱大夫家里去。

    她和儿子七点从火车站出发,到钱大夫家里大概七点半,这个时候钱大夫家里人都起来了,把烧鸡给了钱大夫还不到八点,钱大夫上班也不会迟到。

    这次来省城,刘大银除了烧鸡,皮夹克,还带了几斤棉絮。

    大队里发了棉花,刘大银又找人买了不少,弹好棉花后除了给家里人做衣裳,刘大银还留出了几斤。

    钱大夫的儿媳妇年底就要生孩子了,送几斤棉絮给孩子做衣裳被褥,也算是刘大银的一番心意。

    要是没有钱大夫,刘大银就会因为火车票钱不想到省城摆摊,不来省城摆摊就不会遇到张水生,遇不到张水生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

    这钱大夫可是她命里的贵人。

    刘大银到钱大夫家的时候,和前两次一样,已经有不少人等着了。

    和前两次不一样的是,这次在钱大夫家里等着的大部分是十几岁的孩子。

    钱太太把刘大银让进屋,说道:“这不是学校里已经放假了吗,孩子在家里没事,父母就把他们打发出来了。”

    刘大银把烧鸡放下,说道:“钱太太,价钱还是六块五,谁要自己拿。”

    钱太太笑着挥挥手:“排队,一个一个来。”

    孩子们很自觉的排好队,几个大人在一旁笑道:“还是你说话管用,这些兔崽子在家里都不让人省心。”

    钱太太是一位老师,这里有好几个孩子曾经是她的学生。

    尊师重道,孩子们在老师面前总是守规矩的。

    有人拿了烧鸡出门,陆续有人进门,这半个小时里钱大夫家里的门就没关上过。

    送走最后一个人,钱太太给刘大银母子到了一杯水:“大姐,快歇歇,看你头上的汗。”

    刘大银赶紧道谢:“谢谢您了。留柱,把东西拿出来。”

    “钱太太,我们能做这买卖多亏了你们夫妻。我们乡下人没什么好东西,这棉絮是大队里发的棉花,我找人弹好的。您儿媳妇不是要生了吗,给孩子做些小衣裳小被子,也算是我的一番心意。”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钱太太连连摆手道:“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忙。要我说,是你们帮了我们的忙,要不我们这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荤腥。这烧鸡,就是我们想买,也没地方买去啊。”

    “既然你喊我姐,咱们就是朋友了。”刘大银笑着说道:“家里添孩子,哪个朋友不得送点东西庆贺一番。我这棉絮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