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历史小说 - 箱子里的大明在线阅读 - 箱子里的大明 第508节

箱子里的大明 第508节

    第854章 这是话术

    店小二保持着商业化的微笑:“识字在这里不算什么本事啊,像我这年龄的年轻人,几乎人人都识字。我们想赚点外快,但白天要读书没时间去上班,就放学之后出来打打临时工,这个叫做半工半读,天尊大力支持。”

    顾炎武惊得不要不要的:“你这岁数的年轻人,人人都识字?”

    店小二:“啊,这个话有点夸张了。实际上嘛,新来的大多数还是不识字的,要在这村子里住了几年的年轻人,那都是识字的。”

    说到这里,店小二就嘿嘿一笑:“所以新来的在村子里不太好找工作了,他们现在只能去做那些纯下力气的工作。然后把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希望孩子读了书,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顾炎武:“!!!”

    店小二乐呵乐呵地张罗顾炎武的菜去了。

    顾炎武懵逼地坐着。

    不一会儿,就见到饭店门口走进来两个大孩子。刚才的店小二在对着其中一个孩子打招呼:“少东家,你回来啦。”

    那被称为少东家的大孩子立即笑着回礼:“哎呀,都说了别叫我少东家,在学校里,你是我的学长,你跑这里来叫我少东家,是要折杀我么?叫我小冒泡就好啦。”

    店小二笑道:“小冒泡多难听,还是帅得冒泡更好听。”

    “哈哈哈!这倒是,我超帅的。”大孩子笑了起来。

    顾炎武发现了,这店小二虽然称那大男孩为少东家,但两人之间没有那种上下级之间的身份距离,两人似乎很近的样子,说话间全是调笑之意,明显是两个老朋友在开玩笑。

    那自称帅得冒泡的大男孩,带着另一个孩子进店坐下,拍着桌子叫唤:“爹,娘,我饿了,给我弄点吃的吧。对了,哲布也来了,也给他弄一份。”

    柜台后面响起了掌柜的声音:“哲布也来了啊?那今天给你们做蒙古美食吧,烤羊腿如何?”

    哲布大喜:“多谢刘叔叔。”

    顾炎武听到这里,心中大惊:蒙古小孩?

    他赶紧拉长耳朵,提高警觉,神经细胞,全面戒备……仔细偷听。

    哲布:“冒泡哥哥,这几天的课程好难,我完全听不懂了啊。”

    刘茂袍嘿嘿一笑:“哎呀,这个嘛……你们蒙古人从小生活在苦寒之地,见过的东西不多,所以理解不了今天的课程也很正常,没事的,我给你补课就行了。”

    哲布:“太感谢你了,要不是冒泡哥哥帮我,我不知道我挨老师多少顿打。”

    刘茂袍:“没事没事,你再笨都别怕,有哥罩你。跟着哥哥混,什么都难不到你。”

    顾炎武听到这里,感觉哪里不对,这汉人孩子嘴里在说要帮蒙古孩子,但是开口第一句却是在说对方“你以前见识不多”、“你笨”。

    这明显是一种话术啊。

    先把对方贬低一下,强化对方“很弱小”的自我认知。然后再说“我罩你”,这是一种典型的让别人死心塌地听自己的话术,错不了的!

    可惜的是这时候还没发明出pua这个词,不然顾炎武绝对要跳起来吼一句pua了。

    pua是一种邪术,用的时间长了,就会让对方掏心掏肺的听话,把别人卖了,别人还在帮你数钱。

    这种手段,在一个大人对另一个大人用不奇怪,但是看到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用,实在是有点……

    顾炎武心里直发毛。

    他真想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跳起来训斥那大孩子两句。

    就在这时候,哲布道:“冒泡哥,你这么厉害,却对我这么好,我真的太感谢你了。将来我长大了,回到乌审部落做了族长,把部落里的牛羊给你送一百只,不,两百只过来。对了,还给你送个最漂亮的姑娘。”

    顾炎武听到这里,心里又咯噔一声,本来想跳起来掀桌的动作,僵住了,缓缓地坐了下去。

    这蒙古孩子是一个族长的继承人?

    他心里猛地一醒:这汉人大孩子pua他,是为了控制这个蒙古部落。

    这种情况下,顾炎武当然就不会跳起来说什么了。

    刘茂袍笑道:“尽瞎说,你冒泡哥哥图你那点牛羊和美女?你看看咱们家这水鲜饭店,不比你一两百只羊值钱?再看看我这张帅比脸,什么美女娶不到?”

    哲布:“啊,这……这倒是……”

    刘茂袍拍了拍哲布的肩膀:“哥只想和你做好兄弟,才不图你的东西呢,将来你当了族长,哥也进了高家村的村委会。咱们两兄弟结盟,一起出兵,打死那些狗建奴。不光是建奴,谁欺负咱们哥俩,咱们就一起打死他。”

    哲布大喜:“好,好好!跟着冒泡哥出去打架,我谁也不怕。冒泡哥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人。”

    顾炎武“丝”地倒抽了一口凉皮。

    这场pua他终于完全看懂了!

    看懂之后,心里那种毛毛的感觉就更甚了。

    蒙古人现在是建奴的小弟,一天到晚跟着建奴来锤大明。

    但若是这个叫冒泡的小孩pua真的能成功,说不定有一天,蒙古就成了大明的小弟了,一天到晚跟着大明到处去锤人。这种事情,只要想一想,就兴奋得全身颤抖啊。

    这个小孩,这么小,就在为大明出力了?

    顾炎武不禁长叹:我在他这么小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呢。

    “客官,您要的金陵烤鸭和彭城鱼丸来了。”

    店小二将他刚才点的两个菜,摆在了面前:“盛惠,三两银子。”

    “啊?这么贵?”顾炎武吓了一大跳:“你这店是黑店不成?”

    店小二:“客官,您可是在陕西吃江苏菜呢,就凭这一点,能不贵点吗?您再看看咱们这店的装潢布置,咱们这店的气氛格局,再看看,咱们这店给您服务的店小二都是识文断字的,您平时吃饭的那些破饭店能有这个档次吗?您不觉得,三两银子其实很便宜了吗?”

    顾炎武:“呃,虽然不太明白,但是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三两银子莫名其妙就被掏走了!

    顾炎武直到第二天才明白过来,这个店,就是专门用来收割有钱人的,让富人把钱花出来,放进穷人的腰包里去。

    呃!

    自己在三原县还写了这么一篇小作文呢,说这样做利国富民,罢了罢了,认了吧。

    第855章 齐头并进

    顾炎武在高家村的客栈里住了三天,三天时间一直到处溜达,拼命地观察着这个奇特的村庄。

    他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村子,与大明朝别的村庄之间的一个巨大差别。

    高家村的老百姓生活态度积极阳光,他们不仅仅是活着,而且还在努力地活得更好。他们的眼光见识也很宽广,每天通过“高家新闻”来了解世事,然后慷慨激昂地发表着对世事的见解。

    他们看到不平事,会集体吐槽与批判,他们会讨论如何把国家搞得更好。

    而这些事,在别的地方往往只有“官员”、“书生”这一类的人才会讨论。

    但高家村是全民都在讨论!

    这让顾炎武感到很欣慰。

    忍不住就拿出笔,在高家村主堡的墙上,题了一行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半个时辰之后,高家村巡检方无上出现在了顾炎武面前,以“乱图乱画,破坏公物”为名,把他抓了。

    念在他远道而来,不知道高家村的规矩,又是首犯,所以从轻发落。罚他义务劳动,自己动手重新刷墙,然后打扫火车站的卫生半天时间。

    可顾炎武没有学过粉刷匠的工作,刷墙刷得十分辛苦,搞得自己满身都是花花绿绿的。好不容易把墙刷完,还得拿个扫帚在火车站不停的扫扫扫。

    他家里可是有800亩祖传田地的,不缺钱,赶紧拿出一笔银钱来递给方无上,妄图拿钱消灾。

    没想到方无上铁面无私,不但没收钱,反而大怒,延长他的义务劳动半天时间。

    第二天大早,顾炎武搓揉着酸痛的肌肉,乘上了去蒲州的火车……

    ……

    山西,太原。

    太原被两座大山,一东一西包夹在其中。

    此地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

    大明朝鼎盛时期,太原总人口曾达到420万之多。

    但到了崇祯年间,大旱连年,异族入侵,流寇肆虐,太原登记在册的人口已经降至200万以下。

    吴甡看到这人口的损失,也不禁黯然落泪。

    两百万人啊!

    这消失的两百万人,曾经遭遇过多么悲惨的命运?

    “三管事。”吴甡看着手里的文书,黯然地道:“太原目前还有近两百万人口,本官手里虽有天尊给的一百万两,但分给两百万人用的话,每人也只得五钱而已,该当如何是好?”

    三十二笑:“吴大人,你又不是来救灾的,这两百万人,又不是全都活不下去,都要找你讨食。你大可不必如此计算。你这个就叫【杞人忧天】。”

    吴甡精神一振:“啊,对啊!”

    三十二:“按天尊一直以来的思路,发展一个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们提供工作。只要老百姓有活干,有工钱拿,他们就有钱买东西,各行各业,马上就会活起来的。这就叫【秤砣虽小压千斤】。”

    吴甡现在已经习惯了这家伙每句话后面的总结了,已经见怪不怪:“有理!”

    他也是有过实干经验的官员,可不是空谈型的渣渣官,精神一振之后,马上就有了想法:“此时建奴刚退,太原作为北部边境城市,老百姓们肯定也感受到了建奴入侵时的恐惧。本官若在此时提出修筑边城,提供工钱,定有许多老百姓欣然而往。”

    三十二点头:“附议!”

    吴甡:“修建道路也是重中之重。”

    三十二点头:“【要致富,先修路】。”

    他话风一转:“吴大人,您也别一项一项的想了,您现在手里有200万人口啊,整整200万,足以将各行各业,所有的工作全部都齐头并进。您也别想什么先,什么后,什么行业重要,什么行业不重要了。200万人口全部嗨起来,让我带来的那群蓝帽子们,各领一个行业,来个【齐头并进】。”

    吴甡一拍大脚:“对啊!人口这么多,有什么好怕的?干就完事了。”

    太原府立即开始了大招工!

    修路、建厂、修城、招募民团……

    吴甡一来就开始下猛力。

    太原府的老百姓们,看到官府列出一大堆工程,一开始还真不敢去,生怕官府不给工钱。

    但是很快,一个传言就开始在太原府城和周边乡镇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