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第448节
书迷正在阅读:沉迷吃瓜的我泄露心声后全家炸了、穿越九零年代、凑数的队友竟是高手[电竞]、不虞之地(强取豪夺 1v2 男替身 包养)、兰之猗猗、魔系法师的作死之路、二次元游戏:开局加入远月、征服原始人、欲灵天下、驭劫
接着再用火炮轰击第二道防线,洗地之后用另外一支国防军攻占第二道防线,如此往复。
可以说刘衍的这套方略实行起来会很慢,但是会非常有效,清军只能被动挨打,绝没有还手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欺负你满清没有重火力!
“原来阵地战是这么打的!”
此时郑成功瞪大了眼睛,发挥火力还能这么用!
那边,刘衍则在继续说道:“当然,具体进攻的时候,也一样要发挥我军的火力优势,先用震天雷开路,凡是清军的聚集之地,甚至只要是可能藏有清军的地方,都扔一颗震天雷过去,然后再以鸟铳手齐射围歼残敌,最后的手段才是上刺刀!”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
刘衍的这套方法,其实就是与后世近代军队的打法差不多,以此时明军的火器装备程度,以及清军的装备程度,完全可以打出代差效果来。
“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吗?”
部署完毕之后,刘衍又开口询问起来。
众人都没有意见,只是郑芝龙问道:“阁老,属下与李督师是否随阁老行动?”
刘衍说道:“如今在沈阳城内,有多尔衮率领撤回来的几十万大军,有多铎部留守的兵马,根据李督师提供的情报,多铎似乎还临时征召了兵力,所以此战清军的兵力至少是与我军不相上下的!”
“也就是说,此战敌我双方的兵力至少在一百五十万以上,这样规模的战争,本公已经没办法及时指挥任何一方了。”
“所以,本公准备以郑督师坐镇城北,指挥北面四支国防军进攻,以李督师坐镇东面,指挥东面的四支国防军作战,本公亲自指挥南面和西面的战事。”
郑芝龙和李定国当即领命。
与此同时,在沈阳城内的崇政殿里,多尔衮的脸色非常的难看,一旁的多铎也是眉头紧锁。
二人已经收到了斥候的急报,得知刘衍已经率军抵达了沈阳城外,如今数十万明军兵临城下,最后的决战也即将开始了。
只是二人还弄不清楚,刘衍究竟准备怎么打这一战是以围困为主,还是准备强攻。
而且,斥候来报的时候,还提到刘衍部打出的“驱逐鞑虏、收复辽东”、“还我河山、血债血偿”、“犁庭辽东、斩草除根”等口号,这明显就是刘衍要斩尽杀绝的表现。
也就是说,此战大清是没有投降的余地,一旦战败,满人也没有生存的机会了!
“陛下!此战我各旗勇士将战至最后一人,只是一旦明军以围城为主,陛下还是要考虑奴才关于以汉人为食的建议。”
多尔衮虽然知道明军数十万人马出征,明国一定也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可是根据情报显示,刘衍推行的所谓新政、军改已经完成,据说明国如今国库充盈,天知道大明朝廷能坚持多久!
所以多尔衮消耗不起,也等不起,如果刘衍真的决意围城,只需要三、四个月就可以,各旗勇士就算是真的将城中汉人当成军粮,也坚持不了这么久的时间!
此时多尔衮缓缓的点头,说道:“此事等朕旨意再办,现在就看刘衍准备如何打这一战了。”
而多铎则是在心中暗道:“希望明国的钱粮也一样支撑不住,尽快催促刘衍决战啊!”
第六百四十一章 决战之前
两天后的深夜时分,明军各部将士已经完成了部署,围绕沈阳城的巨大包围圈呈现出来,绵延数十里,将整座城池和清军的四道防线全部囊括其中。
明军各部营垒之间,还挖掘了大量的壕沟,明军将士以壕沟、夜不收巡视等办法,将数量众多的营垒联络起来,组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壁垒,让沈阳城内外的清军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更是没有办法从外界获取任何的补给。
此时在沈阳城西面的明军中军营垒中,刘衍的中军大帐依然灯火通明,国防军第一军总兵官陈勋夜晚巡营,见到刘衍还没有休息,便通报了一番,进入了中军大帐内。
“这么晚了,阁老还不休息啊。”
刘衍抬头看了看陈勋,如今陈勋早已经不是当年在大盘墩的那个小旗官了,没有了以前的怯懦和不自信,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凌厉之风,举止投足之间,都带着大将风范。
“你也没睡啊。”
陈勋笑着坐下来,只有在与刘衍独处的时候,陈勋才能放松一些,说道:“属下刚才在巡营,看到阁老还没休息,就过来看看。”
刘衍点了点头,随即拿起一份公文,递给了陈勋,说道:“看看吧,这是本公率军抵达沈阳城下的时候,接到的内阁急报。”
陈勋接过来急忙看了起来,片刻之后便震惊的说道:“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又爆发旱灾和蝗灾了!”
刘衍脸色凝重,说道:“是啊。原本对于沈阳城这块硬骨头,本公是准备以围困为主,毕竟满清经历了连番战败,特别是多尔衮率军跳出我军在辽河一带包围圈的时候,还放弃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如今沈阳城内的粮食存量肯定支撑不了多久,要知道现在沈阳城内的兵力和人口至少在一百几十万!”
“可是在接到内阁的这份急报后,本公就不得不更改了想法,定下了全面围攻的方略。因为现在朝廷已经被迫从军费中抽调了部分钱粮,用于西北三省的赈灾之用,满清拖不起,我军同样也拖不起了!”
陈勋摇头叹息道:“怎么会这样?各地刚刚平稳了一些,西北就又闹灾了,我看这老天是瞎了眼!”
其实刘衍是明白的,按照后世的说法,现在的大明依然处于小冰河期,气候极其不正常,天灾不断、夏热冬冷更是家常便饭,直到十几、二十年后,这样的大环境才会有所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明末时期灾祸那么多,几乎年年都有几十年不遇、甚至是百年不遇的灾害发生,而满清窃占华夏后,灾祸就明显少了许多。后世的一些遗老遗少和包衣奴才们还叫嚣着,说是什么大清仁德施以仁政、大清的执政能力远胜于大明,都是屁话!
真实的情况是大明倒了血霉,同时遇到了大搅屎棍李自成、千古第一汉奸吴三桂、走狗屎运的满清这三个大极品,又被小冰河期活生生的放干了血。
而满清则是走了千古一遇的狗屎运,不但有吴三桂献出了山海关,而且刚一平定关内各地,小冰河期就结束了,如此只要稍稍治理一下,就能让各地迅速稳定下来。
此时看着咒骂老天的陈勋,刘衍说道:“西北赈灾是大事,如今虽然有新政打底,西北各地的百姓都喘上了一口气,可是毕竟被流贼荼毒太深,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百姓还是太贫苦了,如果朝廷的赈济不及时,难保不会再出乱子,所以对于内阁的做法,本公是认可的,辽东战场也的确到了速战速决的时候了。”
陈勋眉头紧锁,说道:“只是各部将士的伤亡势必会增大,如果能够继续围城的话,这些伤亡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刘衍又何尝不想零伤亡拿下沈阳城?可是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伤亡大一些也要打,我军的风格就是善于打死仗,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要害怕伤亡,始终追求低伤亡,其实并不是好事,会让我军对于伤亡的承受力降低。”
陈勋点头便是赞同,随后便说道:“阁老,如今内阁削减军费后,我军的作战时间从六个月缩减为三个月,而开战以来就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也就是说,我军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拿下沈阳城,平定辽东各地了,这个时间太紧迫了!”
刘衍说道:“朝廷各地的赋税还在不断收缴,后续内阁也会全力供应辽东战场的,所以时间上会有些富裕,但不会太多,咱们还是尽量抓紧时间攻城为好。”
此前刘衍指挥各部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对沈阳城内外的全面包围,接下来就要开始正式的攻城大战了。
陈勋顿时来了精神,问道:“那我军何时正式进攻?”
刘衍说道:“明日上午,各军同时进攻清军防线!”
次日清晨,刘衍披挂铠甲,走出了中军大帐,此时沈阳城西面的各处明军营垒已经热闹不已,国防军第一军到第四军的将士,正在按照部署进行集结,大量的物资和兵备也被各军的辎重兵运送到指定地点,方便大军作战时快速补充。
而各部配属的火炮也在调动着,由炮手和随军的民夫运往大军阵前,开始部署庞大的火炮阵地。
刘衍随后来到位于国防军第一军中军的位置,这里已经搭建起一座高大的指挥台,前面还用大量的沙袋、镶铁木板做成了掩体,防止清军的炮火击中这里。
当然这也只是小心而已,实际上明军各部的军阵距离沈阳城有七、八里的距离,清军部署在城墙上的数百门火炮根本打不到这边。
国防军第一军总兵官陈勋就站在刘衍的身边,其余各部总兵官、副总兵则在军阵中指挥具体作战事宜。
刘衍举着千里镜观察了一会儿,随后说道:“我军炮阵距离清军第一道防线有两里左右,距离沈阳城有六里左右,这个距离比之前西路军试探进攻的时候后撤了不少,正好适合此战逐步推进的方略,命北面、南面、东面各部将士也如此执行。”
“是。”
“命令前线炮阵加快速度,半个时辰之内必须部署完毕,做好开火的准备。”
“是。”
“命令国防军第一军各部将士做好进攻准备,炮火覆盖之后,由第一军将士负责拿下清军西面第一道防线,不惜代价!”
“是!”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明军各部之间开始出现大量的夜不收策马传令,各部的训导官、镇抚官也开始率部出动,在各部军阵中鼓舞士气、严查军法军纪,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顿时弥漫开来。
在沈阳城的北面,郑芝龙也正在发号施令,按照刘衍的方略将北面的国防军第十三军到第十六军部署到位,负责第一波进攻的国防军第十三军各部将士也已经准备就绪。
而郑芝龙还接到消息,统领国防军第十五军的郑成功还下达了命令,准备亲自率领黑奴火铳队、白奴重甲兵、铁人军发动冲锋。
对于儿子亲自上阵的做法,郑芝龙虽然心中担忧,但并没有加以阻拦,只是在心中祈祷儿子能够全身而退。
而在沈阳城东面,李定国正在一遍一遍的确定各部的情况,将东面各军的部署全部到位。
随后李定国举起千里镜望向了远处的沈阳城,数里的距离虽然看不清城墙上的细节,可是也能能看到城墙上密密麻麻的人影,看来清军那边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希望此战一切顺利!”
与此同时,清军各部也在做着战前的最后准备。
多尔衮在崇政殿内一个人做着,眼前就是大军布防的舆图,不时有满州正黄旗的巴牙喇兵冲进来,将各种军情禀报给多尔衮,并且带着多尔衮下达的命令前去各处。
现在多尔衮看着舆图,虽然心中没有多少打赢的底气,却也没有办法再做什么,只能撑住一天算一天了。
“如果军中的火炮再多一些就好了!”
多尔衮微微叹息,虽然自己将主力大军从辽河一带的明军包围圈撤了出来,可是损失却是非常大的,不但放弃了大量的钱粮,军中的战马和火炮也遗弃了众多,造成如今军中火炮只有数百门的尴尬境地。
数百门火炮如何与明军一万多门火炮对射?
一想到这里,多尔衮的心中就翻腾不已。
与多尔衮一样,此时正在西城墙上观察城外防线的多铎,心中所想也是如此,特别是举着千里镜,望见西面明军部署出来的数千门各式火炮,带给多铎的震撼更是直接,心中的绝望也浓烈了几分。
“我就不信,明军能长时间的耗下去!”
此时多铎也只能寄希望于大明的财力支撑不了多久,希望坚持一段时间,刘衍就会主动撤军了。
而在西面清军第四道防线内,一个五十多岁的满人乡兵正站在矮墙后面,紧张的向西面观望着。
这个满人乡兵名叫哈喇格,就是此前战死的色楞的表哥,满州镶蓝旗人,此时被上官部署在这里防御,手中还分到了一杆鸟铳,不过却是拖着长长火绳的老旧鸟铳。
“这个东西,真的不会炸膛吗?”
相比于鸟铳,哈喇格还是喜欢使用弓箭,特别是满人的强弓重箭,至少不会担心炸膛的危险。
可是军中的弓箭全都被分给了身强力壮的兵丁,向哈喇格这样五十多岁的“老兵”,只能分到各式各样的火器。
“不知道色楞现在怎么样了。”
观望了一会儿,以哈喇格的眼力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只能依稀看到西面无数的明军旌旗,听到不时从西面传来的明军呐喊声,感受着明军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哈喇格不由得心头一紧,不明白明军怎么就突然变得如此强横了,由此也开始担心起自己这个表弟来,却想不到色楞已经变成了壕沟里的一滩碎肉。
突然,西面传来滚滚战鼓声,好像是从天边炸响了雷声一般,让防线各处的清军躁动不已。
哈喇格也是紧张的望去,只见前方三道防线内的兵丁更是躁动,各部将领都在怒声斥责着,极力稳定各部的军心。
此时哈喇格紧紧的握住手中的鸟铳,又检查了一遍是否已经填装无误,然后慢慢的蹲了下来,靠在矮墙底部,暗道:“明军就要进攻了,我会死吗?”
第六百四十二章 残酷的阵地战(一)
轰!
漫天的炮火如同流星,不断落在清军的第一道防线上,明军十六支国防军配属的一万两千多门各式火炮,开始无差别的地毯式炮击,而且几乎所有的炮火,都是集中在第一道防线上的。
如此炮击,不但让驻守在各处的清军为之胆寒,就连明军各部将士也是震惊不已。
清军修筑的第一道防线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就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大量的矮墙被摧毁,被炮弹掀起来的尘土,甚至已经将不少地段的壕沟填平。
而清军部署在防线之中的沙袋墙,也难以抵挡饱和式的炮击,开始大面积的坍塌,甚至将躲在后面的清军兵丁直接埋住。
在沈阳城西面,刘衍举着千里镜观察炮击的效果,只见西面的清军第一道防线上,已经见不到完整的矮墙、沙袋墙,驻守其中的清军死的死、逃的逃,全部拥挤在各处壕沟之内。
驻守在沈阳城西面第一道防线的清军,是朝鲜两蓝旗的四万多人,还有数千汉人民壮,按照清军旗号和明军夜不收的探查,明军各部已经将清军第一道防线的布防情况差不多摸清楚了,而此时根据刘衍的估计,这一轮炮击之后,这四、五万人马必定伤亡不小,军心也将被彻底打破。
可以说刘衍的这套方略实行起来会很慢,但是会非常有效,清军只能被动挨打,绝没有还手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欺负你满清没有重火力!
“原来阵地战是这么打的!”
此时郑成功瞪大了眼睛,发挥火力还能这么用!
那边,刘衍则在继续说道:“当然,具体进攻的时候,也一样要发挥我军的火力优势,先用震天雷开路,凡是清军的聚集之地,甚至只要是可能藏有清军的地方,都扔一颗震天雷过去,然后再以鸟铳手齐射围歼残敌,最后的手段才是上刺刀!”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
刘衍的这套方法,其实就是与后世近代军队的打法差不多,以此时明军的火器装备程度,以及清军的装备程度,完全可以打出代差效果来。
“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吗?”
部署完毕之后,刘衍又开口询问起来。
众人都没有意见,只是郑芝龙问道:“阁老,属下与李督师是否随阁老行动?”
刘衍说道:“如今在沈阳城内,有多尔衮率领撤回来的几十万大军,有多铎部留守的兵马,根据李督师提供的情报,多铎似乎还临时征召了兵力,所以此战清军的兵力至少是与我军不相上下的!”
“也就是说,此战敌我双方的兵力至少在一百五十万以上,这样规模的战争,本公已经没办法及时指挥任何一方了。”
“所以,本公准备以郑督师坐镇城北,指挥北面四支国防军进攻,以李督师坐镇东面,指挥东面的四支国防军作战,本公亲自指挥南面和西面的战事。”
郑芝龙和李定国当即领命。
与此同时,在沈阳城内的崇政殿里,多尔衮的脸色非常的难看,一旁的多铎也是眉头紧锁。
二人已经收到了斥候的急报,得知刘衍已经率军抵达了沈阳城外,如今数十万明军兵临城下,最后的决战也即将开始了。
只是二人还弄不清楚,刘衍究竟准备怎么打这一战是以围困为主,还是准备强攻。
而且,斥候来报的时候,还提到刘衍部打出的“驱逐鞑虏、收复辽东”、“还我河山、血债血偿”、“犁庭辽东、斩草除根”等口号,这明显就是刘衍要斩尽杀绝的表现。
也就是说,此战大清是没有投降的余地,一旦战败,满人也没有生存的机会了!
“陛下!此战我各旗勇士将战至最后一人,只是一旦明军以围城为主,陛下还是要考虑奴才关于以汉人为食的建议。”
多尔衮虽然知道明军数十万人马出征,明国一定也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可是根据情报显示,刘衍推行的所谓新政、军改已经完成,据说明国如今国库充盈,天知道大明朝廷能坚持多久!
所以多尔衮消耗不起,也等不起,如果刘衍真的决意围城,只需要三、四个月就可以,各旗勇士就算是真的将城中汉人当成军粮,也坚持不了这么久的时间!
此时多尔衮缓缓的点头,说道:“此事等朕旨意再办,现在就看刘衍准备如何打这一战了。”
而多铎则是在心中暗道:“希望明国的钱粮也一样支撑不住,尽快催促刘衍决战啊!”
第六百四十一章 决战之前
两天后的深夜时分,明军各部将士已经完成了部署,围绕沈阳城的巨大包围圈呈现出来,绵延数十里,将整座城池和清军的四道防线全部囊括其中。
明军各部营垒之间,还挖掘了大量的壕沟,明军将士以壕沟、夜不收巡视等办法,将数量众多的营垒联络起来,组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壁垒,让沈阳城内外的清军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更是没有办法从外界获取任何的补给。
此时在沈阳城西面的明军中军营垒中,刘衍的中军大帐依然灯火通明,国防军第一军总兵官陈勋夜晚巡营,见到刘衍还没有休息,便通报了一番,进入了中军大帐内。
“这么晚了,阁老还不休息啊。”
刘衍抬头看了看陈勋,如今陈勋早已经不是当年在大盘墩的那个小旗官了,没有了以前的怯懦和不自信,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凌厉之风,举止投足之间,都带着大将风范。
“你也没睡啊。”
陈勋笑着坐下来,只有在与刘衍独处的时候,陈勋才能放松一些,说道:“属下刚才在巡营,看到阁老还没休息,就过来看看。”
刘衍点了点头,随即拿起一份公文,递给了陈勋,说道:“看看吧,这是本公率军抵达沈阳城下的时候,接到的内阁急报。”
陈勋接过来急忙看了起来,片刻之后便震惊的说道:“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又爆发旱灾和蝗灾了!”
刘衍脸色凝重,说道:“是啊。原本对于沈阳城这块硬骨头,本公是准备以围困为主,毕竟满清经历了连番战败,特别是多尔衮率军跳出我军在辽河一带包围圈的时候,还放弃了大量的钱粮物资,如今沈阳城内的粮食存量肯定支撑不了多久,要知道现在沈阳城内的兵力和人口至少在一百几十万!”
“可是在接到内阁的这份急报后,本公就不得不更改了想法,定下了全面围攻的方略。因为现在朝廷已经被迫从军费中抽调了部分钱粮,用于西北三省的赈灾之用,满清拖不起,我军同样也拖不起了!”
陈勋摇头叹息道:“怎么会这样?各地刚刚平稳了一些,西北就又闹灾了,我看这老天是瞎了眼!”
其实刘衍是明白的,按照后世的说法,现在的大明依然处于小冰河期,气候极其不正常,天灾不断、夏热冬冷更是家常便饭,直到十几、二十年后,这样的大环境才会有所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明末时期灾祸那么多,几乎年年都有几十年不遇、甚至是百年不遇的灾害发生,而满清窃占华夏后,灾祸就明显少了许多。后世的一些遗老遗少和包衣奴才们还叫嚣着,说是什么大清仁德施以仁政、大清的执政能力远胜于大明,都是屁话!
真实的情况是大明倒了血霉,同时遇到了大搅屎棍李自成、千古第一汉奸吴三桂、走狗屎运的满清这三个大极品,又被小冰河期活生生的放干了血。
而满清则是走了千古一遇的狗屎运,不但有吴三桂献出了山海关,而且刚一平定关内各地,小冰河期就结束了,如此只要稍稍治理一下,就能让各地迅速稳定下来。
此时看着咒骂老天的陈勋,刘衍说道:“西北赈灾是大事,如今虽然有新政打底,西北各地的百姓都喘上了一口气,可是毕竟被流贼荼毒太深,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百姓还是太贫苦了,如果朝廷的赈济不及时,难保不会再出乱子,所以对于内阁的做法,本公是认可的,辽东战场也的确到了速战速决的时候了。”
陈勋眉头紧锁,说道:“只是各部将士的伤亡势必会增大,如果能够继续围城的话,这些伤亡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刘衍又何尝不想零伤亡拿下沈阳城?可是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伤亡大一些也要打,我军的风格就是善于打死仗,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要害怕伤亡,始终追求低伤亡,其实并不是好事,会让我军对于伤亡的承受力降低。”
陈勋点头便是赞同,随后便说道:“阁老,如今内阁削减军费后,我军的作战时间从六个月缩减为三个月,而开战以来就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也就是说,我军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拿下沈阳城,平定辽东各地了,这个时间太紧迫了!”
刘衍说道:“朝廷各地的赋税还在不断收缴,后续内阁也会全力供应辽东战场的,所以时间上会有些富裕,但不会太多,咱们还是尽量抓紧时间攻城为好。”
此前刘衍指挥各部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对沈阳城内外的全面包围,接下来就要开始正式的攻城大战了。
陈勋顿时来了精神,问道:“那我军何时正式进攻?”
刘衍说道:“明日上午,各军同时进攻清军防线!”
次日清晨,刘衍披挂铠甲,走出了中军大帐,此时沈阳城西面的各处明军营垒已经热闹不已,国防军第一军到第四军的将士,正在按照部署进行集结,大量的物资和兵备也被各军的辎重兵运送到指定地点,方便大军作战时快速补充。
而各部配属的火炮也在调动着,由炮手和随军的民夫运往大军阵前,开始部署庞大的火炮阵地。
刘衍随后来到位于国防军第一军中军的位置,这里已经搭建起一座高大的指挥台,前面还用大量的沙袋、镶铁木板做成了掩体,防止清军的炮火击中这里。
当然这也只是小心而已,实际上明军各部的军阵距离沈阳城有七、八里的距离,清军部署在城墙上的数百门火炮根本打不到这边。
国防军第一军总兵官陈勋就站在刘衍的身边,其余各部总兵官、副总兵则在军阵中指挥具体作战事宜。
刘衍举着千里镜观察了一会儿,随后说道:“我军炮阵距离清军第一道防线有两里左右,距离沈阳城有六里左右,这个距离比之前西路军试探进攻的时候后撤了不少,正好适合此战逐步推进的方略,命北面、南面、东面各部将士也如此执行。”
“是。”
“命令前线炮阵加快速度,半个时辰之内必须部署完毕,做好开火的准备。”
“是。”
“命令国防军第一军各部将士做好进攻准备,炮火覆盖之后,由第一军将士负责拿下清军西面第一道防线,不惜代价!”
“是!”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明军各部之间开始出现大量的夜不收策马传令,各部的训导官、镇抚官也开始率部出动,在各部军阵中鼓舞士气、严查军法军纪,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顿时弥漫开来。
在沈阳城的北面,郑芝龙也正在发号施令,按照刘衍的方略将北面的国防军第十三军到第十六军部署到位,负责第一波进攻的国防军第十三军各部将士也已经准备就绪。
而郑芝龙还接到消息,统领国防军第十五军的郑成功还下达了命令,准备亲自率领黑奴火铳队、白奴重甲兵、铁人军发动冲锋。
对于儿子亲自上阵的做法,郑芝龙虽然心中担忧,但并没有加以阻拦,只是在心中祈祷儿子能够全身而退。
而在沈阳城东面,李定国正在一遍一遍的确定各部的情况,将东面各军的部署全部到位。
随后李定国举起千里镜望向了远处的沈阳城,数里的距离虽然看不清城墙上的细节,可是也能能看到城墙上密密麻麻的人影,看来清军那边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希望此战一切顺利!”
与此同时,清军各部也在做着战前的最后准备。
多尔衮在崇政殿内一个人做着,眼前就是大军布防的舆图,不时有满州正黄旗的巴牙喇兵冲进来,将各种军情禀报给多尔衮,并且带着多尔衮下达的命令前去各处。
现在多尔衮看着舆图,虽然心中没有多少打赢的底气,却也没有办法再做什么,只能撑住一天算一天了。
“如果军中的火炮再多一些就好了!”
多尔衮微微叹息,虽然自己将主力大军从辽河一带的明军包围圈撤了出来,可是损失却是非常大的,不但放弃了大量的钱粮,军中的战马和火炮也遗弃了众多,造成如今军中火炮只有数百门的尴尬境地。
数百门火炮如何与明军一万多门火炮对射?
一想到这里,多尔衮的心中就翻腾不已。
与多尔衮一样,此时正在西城墙上观察城外防线的多铎,心中所想也是如此,特别是举着千里镜,望见西面明军部署出来的数千门各式火炮,带给多铎的震撼更是直接,心中的绝望也浓烈了几分。
“我就不信,明军能长时间的耗下去!”
此时多铎也只能寄希望于大明的财力支撑不了多久,希望坚持一段时间,刘衍就会主动撤军了。
而在西面清军第四道防线内,一个五十多岁的满人乡兵正站在矮墙后面,紧张的向西面观望着。
这个满人乡兵名叫哈喇格,就是此前战死的色楞的表哥,满州镶蓝旗人,此时被上官部署在这里防御,手中还分到了一杆鸟铳,不过却是拖着长长火绳的老旧鸟铳。
“这个东西,真的不会炸膛吗?”
相比于鸟铳,哈喇格还是喜欢使用弓箭,特别是满人的强弓重箭,至少不会担心炸膛的危险。
可是军中的弓箭全都被分给了身强力壮的兵丁,向哈喇格这样五十多岁的“老兵”,只能分到各式各样的火器。
“不知道色楞现在怎么样了。”
观望了一会儿,以哈喇格的眼力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只能依稀看到西面无数的明军旌旗,听到不时从西面传来的明军呐喊声,感受着明军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哈喇格不由得心头一紧,不明白明军怎么就突然变得如此强横了,由此也开始担心起自己这个表弟来,却想不到色楞已经变成了壕沟里的一滩碎肉。
突然,西面传来滚滚战鼓声,好像是从天边炸响了雷声一般,让防线各处的清军躁动不已。
哈喇格也是紧张的望去,只见前方三道防线内的兵丁更是躁动,各部将领都在怒声斥责着,极力稳定各部的军心。
此时哈喇格紧紧的握住手中的鸟铳,又检查了一遍是否已经填装无误,然后慢慢的蹲了下来,靠在矮墙底部,暗道:“明军就要进攻了,我会死吗?”
第六百四十二章 残酷的阵地战(一)
轰!
漫天的炮火如同流星,不断落在清军的第一道防线上,明军十六支国防军配属的一万两千多门各式火炮,开始无差别的地毯式炮击,而且几乎所有的炮火,都是集中在第一道防线上的。
如此炮击,不但让驻守在各处的清军为之胆寒,就连明军各部将士也是震惊不已。
清军修筑的第一道防线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就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大量的矮墙被摧毁,被炮弹掀起来的尘土,甚至已经将不少地段的壕沟填平。
而清军部署在防线之中的沙袋墙,也难以抵挡饱和式的炮击,开始大面积的坍塌,甚至将躲在后面的清军兵丁直接埋住。
在沈阳城西面,刘衍举着千里镜观察炮击的效果,只见西面的清军第一道防线上,已经见不到完整的矮墙、沙袋墙,驻守其中的清军死的死、逃的逃,全部拥挤在各处壕沟之内。
驻守在沈阳城西面第一道防线的清军,是朝鲜两蓝旗的四万多人,还有数千汉人民壮,按照清军旗号和明军夜不收的探查,明军各部已经将清军第一道防线的布防情况差不多摸清楚了,而此时根据刘衍的估计,这一轮炮击之后,这四、五万人马必定伤亡不小,军心也将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