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第406节
书迷正在阅读:沉迷吃瓜的我泄露心声后全家炸了、穿越九零年代、凑数的队友竟是高手[电竞]、不虞之地(强取豪夺 1v2 男替身 包养)、兰之猗猗、魔系法师的作死之路、二次元游戏:开局加入远月、征服原始人、欲灵天下、驭劫
“如今本官也奉劝尔等一句:早点供出同伙,还能给你韩家留条血脉!”
说完,姚广明等人便进入了韩家宅院,只留下韩国瑜、韩然双父子面目狰狞的想着什么。
当日,姚广明、章海泰等率众在韩家查抄到了不少往来书信,都是与荆州府上下官吏,以及江南其余几家豪强士绅往来的联络熟悉。
姚广明仔细翻看了一遍,那些与韩家有联络的豪强士绅所在的地方,就是发生百姓抗税的几处地方,时间和地点都核对上了。
“太好了!”
姚广明笑着对章海泰说道:“这韩家与荆州府的官员有勾结,说不定其余那些豪强士绅也与当地官吏,甚至是朝中大臣有关联,此事必须要深挖才行!”
章海泰点头说道:“属下这就调集人手,先赶往另外几处豪强家中抄家查验。”
“嗯,好。另外还要调集人手,、立即对韩家父子进行审问,两天之内必须拿到口供。”
“是。”
一旁的守备徐峰然听到这些,顿时吓得浑身颤抖,随后便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大人啊,下官被猪油蒙了眼,收了韩家的银子,平日里帮着韩家欺负百姓,今日就向大人认罪,请大人责罚!”
姚广明早看出这些,只是没想到徐峰然会主动认罪,便问道:“你手上可有人命?”
“没有!”
徐峰然急忙说道:“下官只是吓唬人,绝不会杀人的。”
“抗税之事、反对新政之事,你可参与了?”
“没有!”
徐峰然急忙说道:“下官绝不敢对抗朝廷,一百个不敢啊!”
“既然如此,那本官就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先处理好韩家的事情,然后在一个月之内,按照朝廷军改政令对部下兵马进行整编,等候朝廷核查,明白吗?”
此时徐峰然忙不迭的点头答应着:“下官一定做到,请大人放心。”
当日,众人从韩家抄出了各种财物,至少价值有七万多两,这还不算城外的田庄。
当然,韩家的这些家当其实并不算太多,也只能算是一个中下等的豪强,只不过是在江陵城中还算是一霸。
当晚,章海泰亲自审问韩国瑜、韩然双父子,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将这父子二人料理得服服帖帖,接连什么都招供了,就连二人找过几个寡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到了第二天,姚广明、章海泰将韩家父子的口供,以及各种证据整理完毕,派快马送往京城。
同时,姚广明调集军情部南镇抚司的人马,分头前往各地,提前控制各地参与抗税的豪强士绅。
当刘衍拿到军情部南镇抚司提交的口供和证据之后,当即下令开始抓人抄家,以铁腕镇压了下去,连带着将许多江南豪强士绅在朝中的亲友、后台革职。
这一番操作下来,各地反对财产税的声音直接不见了踪迹,朝廷收取上来的财产税数额也越来越多。
只不顾刘衍也因为这一场风波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明的土地兼并情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程度了。
“现在大明的经济还没发展到可以承载大量人口的地步,这需要时间。所以土地依然是承载大明人口的主要方向,必须要立即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了!”
此时,刘衍只觉得自己心乱如麻,自从新政、军改开始推行之后,先是增加了税改的内容、裁撤了南京朝廷,现在又要增加土地改革内容,就好像是后世程序员在改bug,越改越多,一个比一个更严重!
刘衍长处一口气,不管如何,自己也要挺住走下去,以如今华夏的局面,大明还是最优选择,维持一个繁盛的大明,至少比落在满清鞑子手里,让华夏沉沦三百年要好得多。
“所以,困难再多,也要一个一个的啃下去!”
第五百七十八章 从根上解决问题
十月中旬。
十月已经是入秋时节,地处燕山山脉怀抱之下的北京城,已经是一派秋日的风景,城中内外到处都是秋风扫落叶,百姓身上也填上了厚衣服,走在街上,步伐都快了不少。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朝廷十五个部的尚书都齐聚于此,正在举行一场小朝议。众人围坐在一起,刘衍刚刚发言完毕,将一份写有《皇明田亩制度》方略抄写给众人翻看,而各部尚书则神色各异。
民政部尚书赵民一脸惊喜的看向刘衍,仿佛心中多少年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一般。
财政部尚书岳明与商务部尚书宋功明正在小声议论着什么,二人的脸上挂着些许担忧,好像在说“耗费财力”、“迁延时日”等话语。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与装备部尚书荀景云也在小声说着什么,二人小声说着调配兵马、人手不足等话语,二人似乎还有些许分歧,正在探讨着。
而农事部尚书张耒则喜笑颜开,看向刘衍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好像在看一位古时大贤一般。在张耒看来,能对土地制度下手,光是这一点,刘衍就足以配享太庙了,虽然刘衍心中其实并不在乎这些。
至于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三人,则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担心《皇明田亩制度》的推行,会为刘衍招来太多的敌对,所以此时三人都在等待刘衍发话。
旁边,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刑部尚书尚文苑则是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担忧《皇明田亩制度》一旦推行,大明地方会出现动荡,到时候公诉部、督察部、刑部的工作量会激增。
至于礼部尚书黄锦、工部尚书宋世文则小心翼翼的看着众人讨论着,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此时刘衍的目光扫过众人,并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旁边参谋部尚书陈新甲说道:“阁老,这重新勘合全国耕地情况,这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弄不好会天下大乱的!”
刘衍笑了笑,说道:“事情没有这么严重,而且本公也绝不会放任这种局面出现的。”
随后刘衍看向张耒,问道:“张尚书主管全国农业、土地,对于本公草拟的这份《皇明田亩制度》怎么看?”
张耒自然是举双手赞同的,当即大声说道:“阁老主张颁布实行的《皇明田亩制度》很好,如今天下人口有九成是普通百姓,可这九成百姓拥有的土地,只有不到天下耕地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土地都集中在官绅、豪强、商贾、皇族的手中。”
“如果不打破这种局面,那国朝中兴就是一句空话,即便新政、军改之策强行推行落实下去,也不过是给国朝吊了一口气,这天下早晚还是会大乱的!”
刘衍赞赏的对张耒点了点头,张耒此言可谓是一语中的。
华夏历朝历代之所以会有所谓的王朝周期律,就是因为土地分配出现了问题。
历代王朝立国之初都是地广人稀,所以百姓能分到足够的耕地,可以休养生息,国家可以快速积累财富,创造一番盛世。
可是到了王朝的末期,那便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土地兼并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最终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最终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不管是多么强大的王朝都会轰然倒塌!
现在刘衍要做的,就是在推行新政、军改的同时,重新对大明全天下的耕地重新分配,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阻挡,都要推行此事,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大明。
因为推行《皇明田亩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大明动荡的根源!
岳明和宋功明想说什么,但是二人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无非就是钱粮的问题,如今朝廷有钱有粮,二人明白反对此策也是徒劳,只好作罢。
这时刑部尚书尚文苑、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先后发言,都表示一旦推行《皇明田亩制度》的话,那民间的案件、官司,以及与朝廷对抗的官吏人数,都会急剧增加,各地将会动荡不安的。
刘衍直接反问道:“难道说只是因为担心动荡,朝廷就什么事情都不做,坐视天下百姓无地可耕吗?”
三人汗颜,纷纷抱拳说道:“下官失言!”
众人纷纷议论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这《皇明田亩制度》推行的阻力,甚至要比新政和军改推行的阻力更大,而且是大的多。
但是众人却看得出来,刘衍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几乎是不可动摇的,所以众人也都担心了起来。
陈新甲就直接指出,说道:“阁老,天下被兼并的耕地,三分在官绅,三分在商贾豪强,剩下的四分全都在各地的藩王皇族手中。如果要推行《皇明田亩制度》,阁老所要面对的,不光是各地的官绅、豪强,还有全天下的皇族,甚至是陛下啊!”
刘衍微微皱眉,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保皇派,说句不好听的,大明皇族这么多,谁做这个皇位都无所谓,只要能够挽救华夏就好。所以刘衍并不担心与崇祯帝彻底翻脸,自己也不介意做出废立之举。
只是维护大明是当今局势下的最优选择,挽救大明就是挽救华夏,所以刘衍不在乎做皇位的那个人,却不能不在乎大明的稳定。
于是刘衍思索了一下,说道:“推行《皇明田亩制度》之事不容讨价还价,此事不管有多难,都要推行下去。陛下那边我去奏报。”
随后刘衍看向众人,说道:“至于诸位的担心,本公也能够理解,所以在正式推行《皇明田亩制度》之前,各部先将前期事务做好。”
“农事部、民政部、军情部、国防部联合组建土地清查组,具体的细则诸位尚书自行协商,前往各地核查耕地数量。”
“本公要在一年之内,将大明各地的耕地数量、所属关系清查出来!”
“一年之内?”
这下,不光是岳明、吴国金、田辉叙三人满脸苦涩,就连一开始全力支持的张耒,此时也是垮了下来,说道:“阁老,不是属下等推辞,我大明幅员辽阔,光是清查组抵达全国各地走一遍,一年的时间也不够用啊,更不用试还要与各地的势力周旋,要一亩一亩的去丈量、清查,属下估计没有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的不可能完成的!”
刘衍眉头紧锁,说道:“本公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给你们,最多两年,土地的丈量工作必须完成,实在不行就加人。”
“清查组之中要有国防部和军情部的人,实在不行就调集各地的驻防军兵马加入进来,用人力去堆!”
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次小朝议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当各部尚书散去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此时陈新甲走出内阁官署,望着西面的夕阳余晖,心中暗道:“不知道此番刘阁老弄出这么一番阵仗,会掀起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啊!”
不提众人的唏嘘,此时刘衍一个人还在内阁官署内思索着,不知道为什么,刘衍总觉得自己拟定的《皇明田亩制度》,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政令,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其实刘衍制定的这份方略,总结起来就是两条:第一,清查全国耕地情况,第二,收缴强占、贪墨的耕地,朝廷出面收购大户多余的耕地,然后统一重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百姓。
这也是刘衍根据在山东推行新政的经验,再加上后世的一些经验,经过几天的总结拟定出来的方略。
所以刘衍对这份《皇明田亩制度》非常有信心,认为只要顶住了此时官绅、豪强、商贾、皇族这四股力量的反扑,就一定可以让大明中兴。
“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过类似的政策呢?”
刘衍眉头紧锁,心中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自己的这份《皇明田亩制度》还有些粗糙,需要自己印象中的那份历史上出现过的政令来补充。
就在刘衍这边苦思冥想的时候,王承恩笑呵呵的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呵呵,杂家没打搅刘阁老处理政务吧?”
刘衍起身还礼,说道:“王公公请坐,陛下有旨意?”
“呵呵,”
王承恩笑着说道:“是这样,陛下早些时候在崇文馆内看到了一盏唐代的秘色瓷,好像还是开元年间的,说是品相很不错,要赏赐给刘阁老。这不,陛下让杂家过来看看,刘阁老是不是在处理政务。”
刘衍抱拳说道:“陛下恩宠,本公这就去当面谢恩。”
说着,刘衍便起身,要跟着王承恩前去面见崇祯帝。
忽然刘衍想起刚才王承恩说起的开元年间这四个字,忽然停下了脚步,猛然想起了什么。
王承恩诧异的看着原地站住的刘衍,说道:“刘阁老?刘阁老怎么了?”
刘衍忽然大笑了起来,对王承恩说道:“哈哈!王公公当真是本公今日的贵人,一句话就解开了本公心中的疑惑!”
“疑惑?”
王承恩也来了兴致,笑着问道:“不知刘阁老心中有何疑惑,还能让杂家这个无用之人解开了?”
刘衍面露喜色,只说了四个字:“检田括户!”
第五百七十九章 检田括户
根据《旧唐书》的描述,在大唐立国之初,唐太宗曾经按照官职大小,为朝廷官吏分配土地,这便是职分田,算是政府福利了。
可是随着大唐的稳定,民间物价开始上涨,到了唐玄宗时期,土地价格也跟着涨了起来,这就导致能够继续大宗收购土地的,只有官僚豪强了。
以至于唐玄宗本人都蹭在朝堂上感叹道:“如今朝廷官吏动辄兼并土地,导致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国将如何?”
于是,唐玄宗于开元九年批准了宇文融的上书,开始对大唐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这便是大唐历史上最为严厉的“土地限购令”。
说完,姚广明等人便进入了韩家宅院,只留下韩国瑜、韩然双父子面目狰狞的想着什么。
当日,姚广明、章海泰等率众在韩家查抄到了不少往来书信,都是与荆州府上下官吏,以及江南其余几家豪强士绅往来的联络熟悉。
姚广明仔细翻看了一遍,那些与韩家有联络的豪强士绅所在的地方,就是发生百姓抗税的几处地方,时间和地点都核对上了。
“太好了!”
姚广明笑着对章海泰说道:“这韩家与荆州府的官员有勾结,说不定其余那些豪强士绅也与当地官吏,甚至是朝中大臣有关联,此事必须要深挖才行!”
章海泰点头说道:“属下这就调集人手,先赶往另外几处豪强家中抄家查验。”
“嗯,好。另外还要调集人手,、立即对韩家父子进行审问,两天之内必须拿到口供。”
“是。”
一旁的守备徐峰然听到这些,顿时吓得浑身颤抖,随后便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大人啊,下官被猪油蒙了眼,收了韩家的银子,平日里帮着韩家欺负百姓,今日就向大人认罪,请大人责罚!”
姚广明早看出这些,只是没想到徐峰然会主动认罪,便问道:“你手上可有人命?”
“没有!”
徐峰然急忙说道:“下官只是吓唬人,绝不会杀人的。”
“抗税之事、反对新政之事,你可参与了?”
“没有!”
徐峰然急忙说道:“下官绝不敢对抗朝廷,一百个不敢啊!”
“既然如此,那本官就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先处理好韩家的事情,然后在一个月之内,按照朝廷军改政令对部下兵马进行整编,等候朝廷核查,明白吗?”
此时徐峰然忙不迭的点头答应着:“下官一定做到,请大人放心。”
当日,众人从韩家抄出了各种财物,至少价值有七万多两,这还不算城外的田庄。
当然,韩家的这些家当其实并不算太多,也只能算是一个中下等的豪强,只不过是在江陵城中还算是一霸。
当晚,章海泰亲自审问韩国瑜、韩然双父子,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将这父子二人料理得服服帖帖,接连什么都招供了,就连二人找过几个寡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到了第二天,姚广明、章海泰将韩家父子的口供,以及各种证据整理完毕,派快马送往京城。
同时,姚广明调集军情部南镇抚司的人马,分头前往各地,提前控制各地参与抗税的豪强士绅。
当刘衍拿到军情部南镇抚司提交的口供和证据之后,当即下令开始抓人抄家,以铁腕镇压了下去,连带着将许多江南豪强士绅在朝中的亲友、后台革职。
这一番操作下来,各地反对财产税的声音直接不见了踪迹,朝廷收取上来的财产税数额也越来越多。
只不顾刘衍也因为这一场风波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明的土地兼并情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程度了。
“现在大明的经济还没发展到可以承载大量人口的地步,这需要时间。所以土地依然是承载大明人口的主要方向,必须要立即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了!”
此时,刘衍只觉得自己心乱如麻,自从新政、军改开始推行之后,先是增加了税改的内容、裁撤了南京朝廷,现在又要增加土地改革内容,就好像是后世程序员在改bug,越改越多,一个比一个更严重!
刘衍长处一口气,不管如何,自己也要挺住走下去,以如今华夏的局面,大明还是最优选择,维持一个繁盛的大明,至少比落在满清鞑子手里,让华夏沉沦三百年要好得多。
“所以,困难再多,也要一个一个的啃下去!”
第五百七十八章 从根上解决问题
十月中旬。
十月已经是入秋时节,地处燕山山脉怀抱之下的北京城,已经是一派秋日的风景,城中内外到处都是秋风扫落叶,百姓身上也填上了厚衣服,走在街上,步伐都快了不少。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朝廷十五个部的尚书都齐聚于此,正在举行一场小朝议。众人围坐在一起,刘衍刚刚发言完毕,将一份写有《皇明田亩制度》方略抄写给众人翻看,而各部尚书则神色各异。
民政部尚书赵民一脸惊喜的看向刘衍,仿佛心中多少年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一般。
财政部尚书岳明与商务部尚书宋功明正在小声议论着什么,二人的脸上挂着些许担忧,好像在说“耗费财力”、“迁延时日”等话语。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与装备部尚书荀景云也在小声说着什么,二人小声说着调配兵马、人手不足等话语,二人似乎还有些许分歧,正在探讨着。
而农事部尚书张耒则喜笑颜开,看向刘衍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好像在看一位古时大贤一般。在张耒看来,能对土地制度下手,光是这一点,刘衍就足以配享太庙了,虽然刘衍心中其实并不在乎这些。
至于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吏部尚书王炆镇三人,则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担心《皇明田亩制度》的推行,会为刘衍招来太多的敌对,所以此时三人都在等待刘衍发话。
旁边,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刑部尚书尚文苑则是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担忧《皇明田亩制度》一旦推行,大明地方会出现动荡,到时候公诉部、督察部、刑部的工作量会激增。
至于礼部尚书黄锦、工部尚书宋世文则小心翼翼的看着众人讨论着,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此时刘衍的目光扫过众人,并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旁边参谋部尚书陈新甲说道:“阁老,这重新勘合全国耕地情况,这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弄不好会天下大乱的!”
刘衍笑了笑,说道:“事情没有这么严重,而且本公也绝不会放任这种局面出现的。”
随后刘衍看向张耒,问道:“张尚书主管全国农业、土地,对于本公草拟的这份《皇明田亩制度》怎么看?”
张耒自然是举双手赞同的,当即大声说道:“阁老主张颁布实行的《皇明田亩制度》很好,如今天下人口有九成是普通百姓,可这九成百姓拥有的土地,只有不到天下耕地的三成,剩下的七成土地都集中在官绅、豪强、商贾、皇族的手中。”
“如果不打破这种局面,那国朝中兴就是一句空话,即便新政、军改之策强行推行落实下去,也不过是给国朝吊了一口气,这天下早晚还是会大乱的!”
刘衍赞赏的对张耒点了点头,张耒此言可谓是一语中的。
华夏历朝历代之所以会有所谓的王朝周期律,就是因为土地分配出现了问题。
历代王朝立国之初都是地广人稀,所以百姓能分到足够的耕地,可以休养生息,国家可以快速积累财富,创造一番盛世。
可是到了王朝的末期,那便是人多地少的局面,土地兼并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最终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最终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不管是多么强大的王朝都会轰然倒塌!
现在刘衍要做的,就是在推行新政、军改的同时,重新对大明全天下的耕地重新分配,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阻挡,都要推行此事,只有这样才能挽救大明。
因为推行《皇明田亩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大明动荡的根源!
岳明和宋功明想说什么,但是二人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无非就是钱粮的问题,如今朝廷有钱有粮,二人明白反对此策也是徒劳,只好作罢。
这时刑部尚书尚文苑、公诉部尚书白文议、督察部尚书米蒿先后发言,都表示一旦推行《皇明田亩制度》的话,那民间的案件、官司,以及与朝廷对抗的官吏人数,都会急剧增加,各地将会动荡不安的。
刘衍直接反问道:“难道说只是因为担心动荡,朝廷就什么事情都不做,坐视天下百姓无地可耕吗?”
三人汗颜,纷纷抱拳说道:“下官失言!”
众人纷纷议论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这《皇明田亩制度》推行的阻力,甚至要比新政和军改推行的阻力更大,而且是大的多。
但是众人却看得出来,刘衍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几乎是不可动摇的,所以众人也都担心了起来。
陈新甲就直接指出,说道:“阁老,天下被兼并的耕地,三分在官绅,三分在商贾豪强,剩下的四分全都在各地的藩王皇族手中。如果要推行《皇明田亩制度》,阁老所要面对的,不光是各地的官绅、豪强,还有全天下的皇族,甚至是陛下啊!”
刘衍微微皱眉,其实自己并不是一个保皇派,说句不好听的,大明皇族这么多,谁做这个皇位都无所谓,只要能够挽救华夏就好。所以刘衍并不担心与崇祯帝彻底翻脸,自己也不介意做出废立之举。
只是维护大明是当今局势下的最优选择,挽救大明就是挽救华夏,所以刘衍不在乎做皇位的那个人,却不能不在乎大明的稳定。
于是刘衍思索了一下,说道:“推行《皇明田亩制度》之事不容讨价还价,此事不管有多难,都要推行下去。陛下那边我去奏报。”
随后刘衍看向众人,说道:“至于诸位的担心,本公也能够理解,所以在正式推行《皇明田亩制度》之前,各部先将前期事务做好。”
“农事部、民政部、军情部、国防部联合组建土地清查组,具体的细则诸位尚书自行协商,前往各地核查耕地数量。”
“本公要在一年之内,将大明各地的耕地数量、所属关系清查出来!”
“一年之内?”
这下,不光是岳明、吴国金、田辉叙三人满脸苦涩,就连一开始全力支持的张耒,此时也是垮了下来,说道:“阁老,不是属下等推辞,我大明幅员辽阔,光是清查组抵达全国各地走一遍,一年的时间也不够用啊,更不用试还要与各地的势力周旋,要一亩一亩的去丈量、清查,属下估计没有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的不可能完成的!”
刘衍眉头紧锁,说道:“本公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给你们,最多两年,土地的丈量工作必须完成,实在不行就加人。”
“清查组之中要有国防部和军情部的人,实在不行就调集各地的驻防军兵马加入进来,用人力去堆!”
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次小朝议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时辰,当各部尚书散去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此时陈新甲走出内阁官署,望着西面的夕阳余晖,心中暗道:“不知道此番刘阁老弄出这么一番阵仗,会掀起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啊!”
不提众人的唏嘘,此时刘衍一个人还在内阁官署内思索着,不知道为什么,刘衍总觉得自己拟定的《皇明田亩制度》,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政令,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其实刘衍制定的这份方略,总结起来就是两条:第一,清查全国耕地情况,第二,收缴强占、贪墨的耕地,朝廷出面收购大户多余的耕地,然后统一重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百姓。
这也是刘衍根据在山东推行新政的经验,再加上后世的一些经验,经过几天的总结拟定出来的方略。
所以刘衍对这份《皇明田亩制度》非常有信心,认为只要顶住了此时官绅、豪强、商贾、皇族这四股力量的反扑,就一定可以让大明中兴。
“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过类似的政策呢?”
刘衍眉头紧锁,心中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自己的这份《皇明田亩制度》还有些粗糙,需要自己印象中的那份历史上出现过的政令来补充。
就在刘衍这边苦思冥想的时候,王承恩笑呵呵的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呵呵,杂家没打搅刘阁老处理政务吧?”
刘衍起身还礼,说道:“王公公请坐,陛下有旨意?”
“呵呵,”
王承恩笑着说道:“是这样,陛下早些时候在崇文馆内看到了一盏唐代的秘色瓷,好像还是开元年间的,说是品相很不错,要赏赐给刘阁老。这不,陛下让杂家过来看看,刘阁老是不是在处理政务。”
刘衍抱拳说道:“陛下恩宠,本公这就去当面谢恩。”
说着,刘衍便起身,要跟着王承恩前去面见崇祯帝。
忽然刘衍想起刚才王承恩说起的开元年间这四个字,忽然停下了脚步,猛然想起了什么。
王承恩诧异的看着原地站住的刘衍,说道:“刘阁老?刘阁老怎么了?”
刘衍忽然大笑了起来,对王承恩说道:“哈哈!王公公当真是本公今日的贵人,一句话就解开了本公心中的疑惑!”
“疑惑?”
王承恩也来了兴致,笑着问道:“不知刘阁老心中有何疑惑,还能让杂家这个无用之人解开了?”
刘衍面露喜色,只说了四个字:“检田括户!”
第五百七十九章 检田括户
根据《旧唐书》的描述,在大唐立国之初,唐太宗曾经按照官职大小,为朝廷官吏分配土地,这便是职分田,算是政府福利了。
可是随着大唐的稳定,民间物价开始上涨,到了唐玄宗时期,土地价格也跟着涨了起来,这就导致能够继续大宗收购土地的,只有官僚豪强了。
以至于唐玄宗本人都蹭在朝堂上感叹道:“如今朝廷官吏动辄兼并土地,导致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国将如何?”
于是,唐玄宗于开元九年批准了宇文融的上书,开始对大唐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这便是大唐历史上最为严厉的“土地限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