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玄幻小说 - 五千年来谁著史在线阅读 - 第五百四十七章 铸炮

第五百四十七章 铸炮

    范宁坐在铸炮车间的一张小凳上,默默地整理着工具。作为一个挺有名气的铸钟师傅,现年五十岁的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有余。

    这三年多时间里,经过他手铸造的大炮已经超过了十门,经验可算是丰富,所以他坐上了第三小组的班头,手下的人员也皆是信服。

    作为一个老同志,范宁被车间负责人评定为五级工,基础月俸是十贯钱。但他同时又是班头,这就还要再加十贯钱。

    然后算上他们组的绩效工资,还有任务奖励,轻轻松松的,范宁就能拿到三五十贯。

    对比先前的日子,这可是个超级丰厚的待遇。

    可惜脑子很活的他却生出了一个笨儿子,他唯一的独子范河,进厂也有两年时间了,却还只是一个二级工,基本月薪不过区区四贯钱,最多的一个月也没超出过十贯的。

    所以范宁一点都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洋洋自得,每天依旧诚诚恳恳,认认真真的工作。

    他希望在自己退休之前能为子孙积攒更多的钱财,他希望自己能再进一步,好有资格把孙子送进工部开办的技校中去。

    只要看到自己儿子,范宁就清楚自己没有‘享受’的本钱。

    而除开他之外,三小组还有20多人。不过其中有一半是没任何经验的菜鸟,他们或是技校的学生,或是从烈士遗属中选出的后人,除了还算聪明之外,做什么都是笨手笨脚。甚至在关键时候他们都只能添乱。

    可即便如此,范宁也必须忍受。因为这些人才是朝廷的嫡系。

    范宁一边收拾着工具,心里一边想着事。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那几个技校出来的人,手上的水平是低了些,但一个个都很有礼貌,而且真不是那腹里空空的草包饭桶,准对具体问题还是能够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设想的。

    第三组的涉略目标并非是小炮,而是着弹十斤的中型火炮。在五军都督府的计划中,这个规格的大炮就已经是战船上的主力炮了。

    同时也算是陆战中的重型火炮,是专门对付城池要塞的破敌利器。

    所以,对于这种火炮,以及演变的十二斤炮,五军都督府的要求,除了要威力巨大,就是要耐用和‘精准’,还不能太重了,必须拥有一定的野外移动能力。

    这就麻烦了。

    大炮这东西,经过这几年的铸造和经验总结,是个人都知道,它想要打得远又打的久,那首先就必须重。

    只有炮管越粗,炮径越大,它的威力才大。也同样是炮壁越厚实,体量越重,它才能越耐久。

    所以历史上的满清才会有那些个重达万斤大将军炮。

    然而如此重的炮身配上炮座和弹药箱之后,那在陆战中的移动速度就也无限接近于零。

    不是说它真重的已经无法移动,而是指在战场上,面对着变化莫测的战局,如此重的大炮缺陷太大了。

    所以这是一个很悖论的事儿。

    万幸三小组铸炮的材料不止是铸铁,还有大量的青铜、黄铜。

    实验效果显示,同等威力下的大炮,铜炮比铸铁炮要轻便和耐久不少。可铜炮的成本显然也比铸铁炮要大上许多。

    同时所有的铸炮小组还有一个相同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减少废品率!

    泥模铸炮是铸炮小组从开始时候就在使用的技术,它来自铜钟的铸造工艺。

    这种铸炮方式的工作效率并不高,反复倒模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成型的泥模更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阴干处理。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铸造出一门火炮。

    这东西(泥模)它不能晒不能烤。黏土制成的泥模,晒和烤都容易干裂。一旦干裂,泥模也就废了。

    而铸炮时候,一旦泥模中的水分没能彻底干透,那铸造时受铁水热气一逼,泥模中的水汽就会析出,铸造的炮身就容易出现气孔等蜂窝组织,导致铸炮彻底失败。

    泥模铸炮,铸10门能成功一般,就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赵构自然听说过铁模铸炮法,作为一个.asxs.上的老白,铁模铸炮法已经不知道在多少本历史小说中出现了。

    但他却并没有对铸炮局进行任何的提示。

    这个法门就像米尼步枪一样,都会成为大宋镇压国运的秘宝,被他悄悄的传给后人。

    如今这个时代,只是泥模铸炮的成果,就已经天下无敌了。

    赵构不需要一味的给火器升级。

    那样只会摧毁赵宋的领先地位。

    因为米尼步枪和铁模铸炮法并无太高的技术含量,在火器传遍全球之后,都会迅速的被他人一并所学会,反过来威胁赵宋的安全。

    所以,深陷泥模范畴中的铸炮局,对于眼下的工艺改进真的毫无头绪。

    三小组的工作间中还摆着两门铸造完毕的长管火炮,它们的性能还算不错,射程与精准度都较先前成品有所提高。可重量却也在随之增长。

    所以,三小组现在最关键的一点是拿出一个最恰当的模范来。

    这十斤炮(十二斤炮)的倍径究竟是多大,才最为合适?

    ——倍径是指炮管长度与炮管口径之比,倍径越大射程和相对的精准度就越大。

    但作为三小组的班头,范宁同样要思考的还有工艺的改进。

    前两天有个技校毕业的小子就提出了一个设想。

    范宁虽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倍径制定上,可还是要空出脑子来考量工艺的。

    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铸炮局大大小小火炮铸造了一百多门。

    而报废的则是更多。

    后者中不单单有很多刚‘出生’就带着先天残疾的废品,还有不少外表看起来没丝毫问题,可一旦试炮就会炸膛的样子货。

    那小子就认为这是因为炮管内外壁冷却不均匀,导致炮管内壁存在看不见的裂缝,所以才中看不中用。

    平心而论,范宁认为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

    铸造好的炮管在冷却时,由于炮管外壁面积比内壁大,加上外表空气流通比炮管内迅速,很自然地就造成外壁冷却速度快于内壁。

    口径越大的火炮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火炮的口径越大,炮管内外壁的面积差距就会越大,冷却速度差距自然也会跟着越发大,那还真的有可能造成炮管内壁出现隐性裂缝。这样的火炮在试射的时候,可不就会炸膛么。

    但道理是有道理,又该如何解决呢?

    虽然范宁已经向上头打了报告,但他还是想靠着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用脚后跟想就能知道,这要是真做成了,可就给朝廷立下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