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季课考试
书迷正在阅读:我不是戾太子、厦鼓风云、都市:化身神龙,出海即无敌、足球:拒绝国足,我入德国国家队、合喜、我给女神当赘婿、厂医,从娶女神开始崛起、紫宸苏梦瑶、才醒,媳妇就要给我生二胎陆浩苏敏、上门王婿叶凡
在经过了短暂时间的考虑后,阿莱格里果断在授权协议意向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至于后面的正式合同签订,就要交给双方的属下去逐字逐句进行斟酌。
即便是此时的阿莱格里,也只能看到自行车的一点点前景,唯独赵源才明白,自行车的未来到底有多么恐怖,后世光华夏的自行车保有量都能达到数亿辆,再加上全世界的消费潜力,自行车堪称工业时代的奇迹。
送走了阿莱格里以后,赵源也算是长长舒了一口气,等到自行车厂和褐贝斯燧发枪的生产上了正轨以后,就能够拥有两条十分稳定且巨大的现金流,再加上汇丰银行的资本调度和铸币计划,到时候汇丰行将会以不可阻挡的姿势迅速崛起,成为整个广州城的新贵。
赵源将这些计划重新捋了一遍,便找到了亨得勒,让他先负责盯着自行车厂,至于汇丰银行那边有二叔赵志、亨特以及于连海,机器厂这边还有老约翰和薛桂年,基本上也出不了什么状况,真正让他有些担忧的只有那个郑芷。
赵源也仔细思考过同天地会的关系,那就是只能合作利用,决不能交从过密,更不能托付生死。
原因很简单,天地会作为一个民间秘密组织,其组织过于分散,长期并没有形成统一领导,再加上没有固定的教义和宗旨,行事散漫,因此举事次数虽然多,但全部以失败告终,跟这样的组织交往过密,简直就是找死。
过了几天后,郑芷就提出要离开,但是希望临走之前再见一次赵源,有一些要事需要当面商量。
赵源得知后,最终决定前去见一面。
等到傍晚时,赵源坐着马车赶到了木屋前,他吩咐其他的家丁们先散开,防止其他人窥伺,然后才迈步走了进去。
郑芷经过几日养伤后,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她抱拳道:“多谢赵兄此番援手,但是我不理解,赵兄为何帮我?”
那一日,郑芷也问了这个问题,但是赵源巧妙避开了这个问题,并没有正面回答。
而这一次,赵源已经想明白了跟天地会的定位关系,便开门见山道:“因为我想跟你们合作。”
“合作?”
郑芷微微一愣,低声道:“不知合作什么?”
“反清——”
“复明?”
郑芷试探着接了下句……
然而,赵源却摇了摇头,道:“不复明。”
听到这里,郑芷这才了然地点了点头,道:“我会将你的意思带回去。”
赵源沉吟了一番,道:“以后怎么联系你们?”
郑芷看了一眼附近,道:“如果你需要联系我们,可以派人在这里竖起一面红色的旗子,我们的人看到后,会主动找到你。”
赵源面露微笑,“那么合作愉快。”
……
在处理好了天地会的事情以后,赵源便上了越秀山,准时参加学海堂这一次的季课考试。
赵源深知,他不必日日待在学海堂,但是必须要通过每一次的季课考试,否则即便赵家大势大,也很难让他继续留在学海堂。
如果不能继续留在学海堂,那么无法继续维持同广东士林的关系,而这一点对于赵源未来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东士林的背后就是掌握着强大力量的广东地方士绅团体,他们是赵源必须拉拢的对象。
在前世,赵源曾经看过很多穿越小说,里面常常会写什么打土豪分田地的畅快事,但实际上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便明白这是一种极其冒险的做法,根本没有半分成功的可能。
实际上,无论是李自成起义,还是太平天国起义,最终的失败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广大的士绅阶层支持,像明末的大地主士绅便投靠了清廷,帮助清廷迅速一统天下,坐稳了江山。
而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这些地方士绅得到了清廷的放权,便迅速组织起了一批批的团练,最终硬生生扑灭了太平天国之乱。
即便是后来那一次,也并非对地主士绅阶层一概打死,同样也进行了政策分化,才得以拉拢了绝大部分阶层的人心。
赵源时时刻刻在内心提醒着自己,一定要保持谨慎,绝不可以为自己是穿越者,就能拳打曾国藩,脚踢李鸿章.......小看了这些厮杀出来的人杰,将来坑的就是自己。
学海堂内部每年共分为四课,内容由学长出经题文笔,限日截卷,评定甲乙两等,再分别给予奖惩。这种形式与一般学院流行的‘月课’相似,但是内容上却是完全不同。
寻常学院的月课其实就是科举考试的简化版本,让学生们在黎明时登堂考试,封门发题,当日交卷,不能继烛,内容也都是从四书里面选取。
而学海堂则更加类似于后世地写论文,所有的题目都会张榜于学海堂门外,让所有的学子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子们可以去查阅经书,也可以直接向学长进行请教,只要按时交出课卷即可,到时候再由学长共同评定优劣。
赵源前去学海堂门外很快就看到了张贴的题目,此时跟他一样在看题目的学子并不多,想来大部分人已经开始在作答了。
他看了一会,很快就选定了一道题目。
“考绩始自唐虞。询事考言,既已察之平时,而三载五载九载,何以加密?《尚书大传》谓:积善至于明五福,以类升:积不善至于幽六极,以类降。其说何如?《周官》六计,以廉为本:或训廉为察。厥义孰优?汉以六条察二千石,晋以五条考郡县:唐叙以四善,分以二十七最,差以九等:宋因唐之四善,分为三等。详略得失,可缕析之欤?《汉书》言综核名实,故吏称其职;然或上求实效,下循虚名。将操何道而使之皆实心以任事乎?”
这道题的意思很简单,意思是说从唐尧和虞舜时期就开始考核官员的政绩,那么为什么平时都在考察,还要在三年、五年、九年时严加考察呢?《尚书大传》说只要平日里多多积善,能够明五福就可以晋升,反之积不善而幽六极就要罢黜,那么对不对呢?
至于后面的《周官》六计,汉六条,晋五条,唐四善以及宋三等都是指历朝历代的考核标准,最后则是提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题目,那就是即便采取了这么多考核制度,可是上面要求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下面的人却只看重虚名,那么该怎么让他们去老老实实干活呢?
与后世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科举考试的策论并不是一句‘八股’就能概况,实际上它非常讲究方法论,科举考试不仅仅是一次选拔人才的过程,也是一次群策群力的献策,只看统治者能不能虚心采纳而已。
学海堂所出的题目也大多切中时弊,本身也是希望能有真正的有才之士可以脱颖而出,不辜负一生所学。
即便是此时的阿莱格里,也只能看到自行车的一点点前景,唯独赵源才明白,自行车的未来到底有多么恐怖,后世光华夏的自行车保有量都能达到数亿辆,再加上全世界的消费潜力,自行车堪称工业时代的奇迹。
送走了阿莱格里以后,赵源也算是长长舒了一口气,等到自行车厂和褐贝斯燧发枪的生产上了正轨以后,就能够拥有两条十分稳定且巨大的现金流,再加上汇丰银行的资本调度和铸币计划,到时候汇丰行将会以不可阻挡的姿势迅速崛起,成为整个广州城的新贵。
赵源将这些计划重新捋了一遍,便找到了亨得勒,让他先负责盯着自行车厂,至于汇丰银行那边有二叔赵志、亨特以及于连海,机器厂这边还有老约翰和薛桂年,基本上也出不了什么状况,真正让他有些担忧的只有那个郑芷。
赵源也仔细思考过同天地会的关系,那就是只能合作利用,决不能交从过密,更不能托付生死。
原因很简单,天地会作为一个民间秘密组织,其组织过于分散,长期并没有形成统一领导,再加上没有固定的教义和宗旨,行事散漫,因此举事次数虽然多,但全部以失败告终,跟这样的组织交往过密,简直就是找死。
过了几天后,郑芷就提出要离开,但是希望临走之前再见一次赵源,有一些要事需要当面商量。
赵源得知后,最终决定前去见一面。
等到傍晚时,赵源坐着马车赶到了木屋前,他吩咐其他的家丁们先散开,防止其他人窥伺,然后才迈步走了进去。
郑芷经过几日养伤后,脸色也好看了许多,她抱拳道:“多谢赵兄此番援手,但是我不理解,赵兄为何帮我?”
那一日,郑芷也问了这个问题,但是赵源巧妙避开了这个问题,并没有正面回答。
而这一次,赵源已经想明白了跟天地会的定位关系,便开门见山道:“因为我想跟你们合作。”
“合作?”
郑芷微微一愣,低声道:“不知合作什么?”
“反清——”
“复明?”
郑芷试探着接了下句……
然而,赵源却摇了摇头,道:“不复明。”
听到这里,郑芷这才了然地点了点头,道:“我会将你的意思带回去。”
赵源沉吟了一番,道:“以后怎么联系你们?”
郑芷看了一眼附近,道:“如果你需要联系我们,可以派人在这里竖起一面红色的旗子,我们的人看到后,会主动找到你。”
赵源面露微笑,“那么合作愉快。”
……
在处理好了天地会的事情以后,赵源便上了越秀山,准时参加学海堂这一次的季课考试。
赵源深知,他不必日日待在学海堂,但是必须要通过每一次的季课考试,否则即便赵家大势大,也很难让他继续留在学海堂。
如果不能继续留在学海堂,那么无法继续维持同广东士林的关系,而这一点对于赵源未来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东士林的背后就是掌握着强大力量的广东地方士绅团体,他们是赵源必须拉拢的对象。
在前世,赵源曾经看过很多穿越小说,里面常常会写什么打土豪分田地的畅快事,但实际上自从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便明白这是一种极其冒险的做法,根本没有半分成功的可能。
实际上,无论是李自成起义,还是太平天国起义,最终的失败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得到广大的士绅阶层支持,像明末的大地主士绅便投靠了清廷,帮助清廷迅速一统天下,坐稳了江山。
而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这些地方士绅得到了清廷的放权,便迅速组织起了一批批的团练,最终硬生生扑灭了太平天国之乱。
即便是后来那一次,也并非对地主士绅阶层一概打死,同样也进行了政策分化,才得以拉拢了绝大部分阶层的人心。
赵源时时刻刻在内心提醒着自己,一定要保持谨慎,绝不可以为自己是穿越者,就能拳打曾国藩,脚踢李鸿章.......小看了这些厮杀出来的人杰,将来坑的就是自己。
学海堂内部每年共分为四课,内容由学长出经题文笔,限日截卷,评定甲乙两等,再分别给予奖惩。这种形式与一般学院流行的‘月课’相似,但是内容上却是完全不同。
寻常学院的月课其实就是科举考试的简化版本,让学生们在黎明时登堂考试,封门发题,当日交卷,不能继烛,内容也都是从四书里面选取。
而学海堂则更加类似于后世地写论文,所有的题目都会张榜于学海堂门外,让所有的学子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子们可以去查阅经书,也可以直接向学长进行请教,只要按时交出课卷即可,到时候再由学长共同评定优劣。
赵源前去学海堂门外很快就看到了张贴的题目,此时跟他一样在看题目的学子并不多,想来大部分人已经开始在作答了。
他看了一会,很快就选定了一道题目。
“考绩始自唐虞。询事考言,既已察之平时,而三载五载九载,何以加密?《尚书大传》谓:积善至于明五福,以类升:积不善至于幽六极,以类降。其说何如?《周官》六计,以廉为本:或训廉为察。厥义孰优?汉以六条察二千石,晋以五条考郡县:唐叙以四善,分以二十七最,差以九等:宋因唐之四善,分为三等。详略得失,可缕析之欤?《汉书》言综核名实,故吏称其职;然或上求实效,下循虚名。将操何道而使之皆实心以任事乎?”
这道题的意思很简单,意思是说从唐尧和虞舜时期就开始考核官员的政绩,那么为什么平时都在考察,还要在三年、五年、九年时严加考察呢?《尚书大传》说只要平日里多多积善,能够明五福就可以晋升,反之积不善而幽六极就要罢黜,那么对不对呢?
至于后面的《周官》六计,汉六条,晋五条,唐四善以及宋三等都是指历朝历代的考核标准,最后则是提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题目,那就是即便采取了这么多考核制度,可是上面要求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下面的人却只看重虚名,那么该怎么让他们去老老实实干活呢?
与后世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科举考试的策论并不是一句‘八股’就能概况,实际上它非常讲究方法论,科举考试不仅仅是一次选拔人才的过程,也是一次群策群力的献策,只看统治者能不能虚心采纳而已。
学海堂所出的题目也大多切中时弊,本身也是希望能有真正的有才之士可以脱颖而出,不辜负一生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