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子在线阅读 - 第236章 人人满意的朝会(二合一)

第236章 人人满意的朝会(二合一)

    马皇后的神位石碑前,朱元璋笑了笑,放出笑声,伸手指着这些个儿子。

    对着石碑说道:“儿子们如今都大了,如今也愈发的明白咱的心思了,再也不像当年,还要被你护在身后的样子。”

    朱元璋望着马皇后神位石碑的眼神,尽是柔情:“如今,允熥那孩子也大了,现在是咱们大明的监国皇太孙,咱给他和汤和家的孙女定了亲,英儿又将他家的彩云丫头送回了应天。明年!明年咱就让他们成婚,到时候让他们带着你的重孙子重孙女过来,给你磕头……”

    呢喃的说完之后,朱元璋转过头,看向面前的儿子们,眼神也渐渐的锋利了起来。

    他拍着大腿,沉声道:“昨晚说过的话,便是一口吐沫一个钉,谁也别想着反悔。”

    朱元璋的目光,自晋王朱堈开始,一一扫过面前所有的儿子。

    众人躬身抱拳。

    “儿臣定不敢忘,亦绝无悔改!”

    朱元璋这时候将手一指,对着坐在轮椅上,待在一旁的朱标。

    他提振声音道:“今天,咱在你们母后面前,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说。”

    众人神色一凝,纷纷露出郑重的表情。

    朱标这时候已经隐隐揣测出了些什么,微微的挺直了腰板,目光有些复杂的看向那镌刻着母后名讳的石碑。

    朱元璋振声道:“大明朝自咱以后,皇帝的位子是要交给你们大哥来坐的。允熥也是个好孩子,当着你们母后的面说,咱很满意那孩子。”

    在场众人虽然心中都有着一些猜测,但等到老爷子将这番话真正说出口的时候,却是不禁引来一阵微动。

    旋即,还是朱棣最先反应过来。

    他率先领着一众兄弟高声道:“臣等誓死效忠大明,誓死护卫大明社稷安宁!”

    朱标在一旁,面对着弟弟们,微微的前倾身子,默默点头。

    朱元璋则是挥挥衣袖:“你们这些人里头,大半都是你们大哥带大的,所以你们信服他。允熥那孩子是你们的子侄,但也是咱看中的皇太孙。

    大明三代而定,便可得百年太平基业。你们这些个当叔叔的,若是有想说的,今日便当着你们母后的面说。

    若是没有想说的,往后谁要是再拿这件事来说,咱不饶你们,太子也不饶你们!”

    “臣等谨遵命!”

    这一次,不用朱棣带头,所有人齐声出口。

    而后,在朱元璋的审视下,没有一个人走出来说话。

    到了此处,朱元璋方才安下心来,点点头。

    随后站起身,双手叉腰,昂首挺胸,眺望向远处山麓下的应天城。

    “藩国是你们的,但更是大明的,是咱的!这一回你们能看明白,请旨入京,将藩国食邑封地请入摊丁入亩,咱很满意。”

    “但往后,尔等更要善待治下百姓,视为手足兄弟。若是再有老二那等行径,咱下回便不是让他去哪一道背锅的事情了。凤阳那边皇城闲置许久,咱家没有浪费的道理,谁犯了事就自己回凤阳去。”

    这大概也是最后一次警告。

    朱棣等人神色凝重,身子愈发的恭敬。

    “臣等遵旨。”

    这时候,朱元璋看了眼坐在轮椅上的朱标,又看看面前的儿子们。

    方才语气缓和了些:“这一回儿,你们回京日久,也该是到了各自返回封地的时候了。你们就藩国食邑封地请旨的奏章,咱会押后再放到朝廷里去。各家世子,要留在应天,咱要亲自教一教他们,其中道理,尔等自当明白。”

    “儿子们明白!”

    ……

    “老夫不明白!”

    “陛下昨夜在宫中家宴上,说出的这番话究竟是何用意?”

    一间条件有些简陋的茶室内,中书舍人刘三吾脸色忧虑的低声说着。

    户部尚书赵勉有些嫌弃的扫了一眼茶室,默默的摇着头。

    狮子山那边如今被锦衣卫封锁了,门虽然并没有被上锁,但想来只要锦衣卫一日不走,里面的人便一日不能出来。

    这让他想要一观大江渔翁撒网的兴趣,要有些日子不能实现了。

    茶室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只有寥寥水汽从茶壶里蒸腾而起,飘散在两人之间。

    刘三吾左右等不到赵勉开口,便放下茶器,正眼看向水雾后的赵勉:“你如今有何想法?”

    赵勉见刘三吾追问至此,只得开口道:“陛下如今圣体安康,朝政也不曾有过安稳的时候,陛下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禅让退位。”

    “这也正是老夫想不明白的地方。”刘三吾长叹一声,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赵勉捡起面前的茶杯,默默的喝了一口,借此抬眼看向面前的刘三吾,观察着这位经年的老倌儿。

    刘三吾低声道:“如果陛下不是真的有意退位禅让,那么这就只能是陛下放出的一个诱饵。可如此简单的诱饵,陛下当真以为就会有人上钩吗?如此推算,就更加的不合常理了。”

    赵勉仰头将茶杯里的茶汤一饮而尽,随后轻声说道:“或许……陛下就是不想遮掩呢?”

    “不想遮掩?”刘三吾像是清楚了什么,急声开口:“你是说?”

    赵勉点点头:“假作真时真亦假,陛下自登基以来,已经二十五年了吧。且看这二十五年来,到底有几人当真能看明白了陛下的手段?”

    说完之后,赵勉微微起身,自己取了茶壶为自己重新倒了一杯茶。

    刘三吾则是皱起眉头,细细的盘索着:“胡惟庸不曾看明白过,李善长也没有看明白,宋濂更看不清楚。这么多年,就没有人能揣测出陛下的心思……”

    “所以,这一次陛下究竟想要做什么?”赵勉抛出了一个问题,随后又自问自答道:“依我看,倒不如不想这些。”

    刘三吾不解的看了过来:“不想这些,我等难道便袖手旁观?”

    赵勉摇摇头:“陛下如果当真想退位禅让,大明朝下一位皇帝会是谁?”

    “那必然会是如今的太子。”

    赵勉又道:“如果陛下此时不退位禅让,大明未来的皇帝又会是谁?”

    刘三吾翻了个白眼,却还是如实说道:“仍会是太子。”

    就在刘三吾以为赵勉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赵勉却是猛的挺起身子,向前一冲。

    赵勉说道:“所以这个时候,我等何不换个思路?等过几日朝会定下今科会试主考官之后,再让人逐步上奏,大肆吹捧太孙这些年的功绩。”

    刘三吾猛的抬起头,看着面前的赵勉,正目光闪烁着的盯着自己。

    他不由的露出笑容来,让本就苍老的脸颊,一时间显露出更多的褶皱。

    ……

    越几日。

    宫中有朝会。

    一早,满城够品级的在京官员,纷纷起了个大早,由洪武门踏足宫中之地,往中极殿赶去。

    漫长的千步廊甬道,是个让百官精心安神的好地方,同时也是互通消息的好地方。

    如今眼看着各地的乡试即将结束,马上应天城就要迎接今科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今科会试主考官的人选,今天大概是要选出来的了。

    所有人,总会若有若无的将目光投向前一段时间还惹得一身骚的礼部左侍郎任亨泰。

    按照道理来说,任亨泰执掌礼部,做今科会试主考官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只是……

    哪怕谣言被攻破,终究是不光彩的事情。

    刘三吾和赵勉走在一块儿,目光平静的看着周围朝中同僚们的窃窃私语。

    赵勉小声说道:“今日,便是刘舍人拿到今科会试主考的日子。”

    刘三吾看了眼四周,确定没有人听到这话之后,便双眼唯有愠怒的看向赵勉:“事情不曾定下,便有些无数种可能,且看今日陛下到底会如何圣裁吧。”

    赵勉笑了笑,低着头专注于走路。

    而在中极殿,这会儿已经是有了不少的人,显得比往常早朝这个时间点更加的热闹。

    只因为入殿一看,便会发现,那十多位身穿大明亲王朝服的王爷们,纷纷站在大殿上,于陛阶下次于太子、皇太孙的地方,分作两排面朝着朝堂。

    朱允熥踮脚看了一眼殿外,等见到那些个身着绯红的官员后,才落下脚后跟。

    今天这场朝会过后,便是眼前这些叔叔们离京返回封地的时候了。

    虽说地方上还有官员治理,但像晋王、燕王这些北疆的塞王,还是有着诸多的边塞军务需要主持操办。

    他又侧目看向一旁的老爹。

    如今朱标连手推车也不需要用了,仅仅是杵着一根笔直的拐杖,贴着身子,便可稳稳的站住。

    从远处看,若是不仔细的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现太子还杵着拐。

    正在朱允熥胡思乱想的时候。

    百官们已经进到了殿内,大概是因为都知道今天要议事,这些人入殿之后,也像往日需要那些监察御史们提醒,纷纷就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少顷,在孙狗儿那一声响亮的提示下。

    朱元璋四平八稳的踏着步子,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满朝文武。

    身子向后一仰,一挥衣袍。

    也不等百官开口请奏,他便已经高声开口:“今日议今科会试主考官人选之事,诸卿皆可议之,为大明选才,遴选最是妥帖之人。”肉丝米面的大明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