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历史小说 - 大明嫡子在线阅读 - 第135章 风暴前夜

第135章 风暴前夜

    十多名已经位极人臣,站在大明朝堂最高处的各部司坐堂正官们,纷纷躬身面对大明新晋监国。

    朱允熥好似方才瞧见这些臣工们的到来,脸上露出意外的表情,转身脑袋虚点,脸上露出诧异:“诸位臣工这般快就过来了,宫中可曾为诸位送去饭菜?”

    此时天色已经彻底的暗了下来,宫中各处都亮起了灯火。

    以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为首的十数名朝堂大员,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

    朱元璋汲取前朝历代经验,在相继发生胡惟庸等大案后,大明朝已经彻底的没有了丞相这一总领朝政的官职。

    如今的吏部尚书詹徽,便隐隐成了文官头领。

    见朱允熥头一句问话,就是在询问自己等人可曾用过晚膳,哪怕只是客套,这位吏部尚书心中也是微微一暖。

    詹徽脸上带着笑容:“回禀监国,宫中半个时辰前已经命人送了饭菜,臣等都已用过了。”

    在他身边的官员们,亦是露出笑容,小声的附和着。

    能有一位上来只问他们有没有吃饭的监国,无疑会让这些官员觉得更加亲切。

    朱允熥点点头,随后又拱着手,在詹徽等人不解的目光中,竟然是微微躬身施礼。

    詹徽等人赶忙错开身子,不给实收了大明监国的这个礼。

    朱允熥却是微笑着感激道:“太子病疾昏迷,陛下有恙,这些日子应天城不曾有乱象出现,朝中各部司衙门井井有序,全都仰仗诸位臣工辛劳。”

    “臣等不敢。”

    “此乃臣等职责所在。”

    “食君之禄,当思为君分忧。”

    “臣等当不得见过如此抬爱厚赞。”

    一时间,朱允熥面前这十数位官员,纷纷躬身还礼,口出谦辞。

    倒是众人间,眼神无声的交流着。

    自己这些人往日里竟然不曾发现,淮右郡王竟然还有会如此仁厚的一面。

    朱允熥这时才收敛脸上的微笑,让出身位:“陛下先前有些不适,虽进了参汤滋补,但近来终是身子虚弱的紧,这时召见诸位,还是要以简短为要。”

    这话是要詹徽等人,少说些这几日朝中积攒下来的政务,好让皇帝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詹徽等人自是一一点头答应。

    再看向淮右郡王的时候,那眼神里已经是抒不完的满意和赞许了。

    如今这位监国,待臣子以仁厚,待亲上以纯孝。

    足可谓国朝之幸啊!

    众人也不敢走在朱允熥前头,以詹徽为首的,纷纷带了殿门一侧。

    “还请监国先行。”

    朱允熥这时候也不再推辞,默默点头,在众人的注视下,率先走进殿内。

    詹徽等人看着朱允熥走在前面,这才安下心来,跟了上去。

    只是这一路上,众人的眼神却是在不断的交流着。

    今天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场的人也都不是聋子、瞎子。

    玄武门那边听说死了好几百人。

    东宫如今还被凉国公带着人给围了起来。

    加之先前他们到来时,还看到宫中的内侍在这殿门前擦洗地上的金砖,而一旁正在被内侍们送走的广陵郡王,那满脑袋的血渍,更是清晰无比。

    这些官职人臣之巅的仕途老手,又如何猜不出来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原本他们心中寄希望于,大明朝未来能多出些仁君,少些莽撞行事的君王,而一直对广陵郡王青睐有加。

    如今看来,这位淮右郡王才是大明朝不可多得的宗室翘楚。

    而且经过今日宫中变局,朝堂上的有些事情也大抵是要定下来了。

    这些人心中各有揣测和图谋,不多时便跟着朱允熥到了朱元璋面前。

    朱允熥轻步上前,到了正靠在软榻上闭目歇息的老爷子身边,弯腰低身,小声提醒着:“爷爷,各部司堂官到了。”

    朱元璋似乎是睡熟了,就连朱允熥凑在耳边呼喊也听不见。

    朱允熥低叹一声,看了眼躬身低头矗立着的官员们,再有了他先前的提醒之后,这些人倒也没有诧异,只是目露担忧,大概是在担心皇帝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吧。

    就在他犹豫着,是不是要继续叫醒老爷子的时候。

    却见朱元璋从嗓子眼里发出一道疲倦的呻吟,而后扭动着脖子,缓缓的睁开双眼。

    朱元璋头前一眼,就盯着弯腰站在身边的朱允熥。

    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而后佯装做怒的身后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责备道:“挺直了腰,年纪轻轻的,别耽误了长个子!”

    “是是是,爷爷教训的是。”

    朱允熥脸上堆着笑容,点着头挺直腰板。

    这幅天家含饴弄孙、承欢膝下的场面,让詹徽等人心头顿时泛起了阵阵的涟漪,浮想联翩起来。

    待到这时,朱元璋才目光转向面前的臣子们。

    他轻声开口:“都来了啊。”

    “咳咳……咳咳咳……”

    还未等詹徽等人进礼,就见朱元璋已经是接连的咳嗽了起来。

    在詹徽等人的紧张注视下,皇帝的脸色更是一阵煞白,一阵涨红的变化着。

    朱允熥赶忙再次弯腰,配合着老爷子,伸手在对方的后背上轻轻的拍打安抚着。

    詹徽等人躬身作揖:“臣等参见陛下,万望陛下圣体安康,福寿绵延。”

    朱元璋自嘲的笑着摇头,伸手摆摆:“咱今年也六十有四了,便是放在当年的孤庄村,也足可以称得上一句高寿了。不妨事,不妨事。”

    詹徽等人瞧着皇帝这幅光景,就好似那垂垂老矣的老人一般,心中愈发的不安起来。

    难道皇帝在经受了接连打击之后,真的要一病不起了吗。

    心里想着事,詹徽等人的目光,不由小心翼翼的看向里面躺在床上熟睡着的太子爷。

    最后,他们才默默的看着还在为皇帝安抚后背的朱允熥。

    联想到今天皇帝刚刚命淮右郡王监国,詹徽等人这时候已经将所有不该想的事情都想了一遍。

    朱元璋则是再次开口道:“目下叫你们过来,是咱还有些事情要与你们说清的,面的最后谁也不好处理,没人敢拿主意。”

    没人能处理好,也没人敢拿主意。

    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詹徽当先出班上前:“还请陛下示下臣等知晓。”

    朱元璋叹息一声:“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想必今日宫中发生的事情,你们都有所耳闻了吧。”

    这时候,詹徽等人才反应过来,皇帝是要解决今天的事情了。

    也只有社稷到大明国本社稷的事情,才称得上没人能处理好,没人敢拿主意。

    因为这是大明皇帝专属的权柄!

    只是这话对于詹徽等人来说不大好接。

    詹徽只能是低头嗯了一声,小声道:“臣等有所耳闻,却并不知晓其中详细……”

    在这位皇帝面前,不能撒谎,但也不能说自己都已经猜的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朱元璋点着头,又是一声叹息:“哎……都说家事难断啊,你们又如何能知晓了清楚。”

    在众人以为皇帝还要拉家常的时候。

    却听朱元璋言辞忽的拔高,严厉起来:“今日宫中生了兵变叛乱,意图刺杀淮右郡王!事涉东宫,此行可恶,其罪该死!”

    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会自揭伤疤,自报家门的将这件事情给挑出来。

    而朱元璋却是在詹徽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如何应答的时候,就抢先开口道:“太子继妃吕氏,虽以伏法,但涉……”

    “爷爷!”

    朱允熥眉头不断的跳动着,忽的开了口,硬生生将朱元璋接下来的话给打断了。

    在詹徽等人不安,朱元璋不满的注视下。

    朱允熥苦笑一声,身子弯的更低,小声说道:“爷爷,二哥先前在殿外几乎是磕的血肉模糊,险些就要昏厥过去……唯有一件请求,就是希望爷爷能……能……他愿一力承担……”

    监国当真是个仁厚纯孝的人啊!

    眼看着能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机会,却被朱允熥拿来求情。

    詹徽等人心中便是一阵感叹。

    朱元璋更是不满的冷哼一声:“愚蠢!他那时愚孝!全然不知道他自己是在做什么事!今日生的这些事情,便是他能求下情来的?国法何在!”

    咳咳咳咳……

    咳咳……

    皇帝似乎是盛怒至极,骂完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咳嗽。

    朱允熥拍打着老爷子后背的手不敢停下,继续小声劝说着:“终究不曾有什么不可挽回的局面出现,爷爷您莫要动怒,万不可因为这些事,让您身子受累。”

    朱元璋冷声着。

    目光却是渐渐的软了下来。

    他抬头看向面前拱立着,不敢开口说话的官员们。

    良久之后,方才再次开口道:“朕!要夺了太子继妃封号,贬为太子嫔,另选坟茔之地埋葬。广陵郡王举止有失,难为重担,秉性羸弱,偏听偏信,着夺郡国,以皇孙之身,往中都凤阳皇城,独身省过。”

    朱元璋将对吕氏和朱允炆的惩处说出后,转口又道:“东宫太子嫔身边宫娥内侍,尽诛!禁军亲卫周骥,引兵谋逆,诛!江夏侯周德兴教子无方,纵容逆子,诛九族!玄武门谋逆禁军,诛三族!”

    将今日宫中所有参与谋逆之人,统统定罪之后。

    朱元璋疲倦的看向面前的臣子们。

    “尔等领旨,草拟圣旨,明发朝堂,通晓天下。”

    太子嫔已经伏法薨了!

    这是詹徽等人如何也想不到的结果,而如今广陵郡王更是被直接夺去宗室郡王名号,被发配中都凤阳皇城圈禁。

    至于东宫宫娥内侍、周骥及周家,以及今日参与谋逆的禁军株连三族、九族,则又要牵累数千颗人头落地。

    大明朝再一次的血雨腥风了起来。

    “臣等领旨。”

    詹徽心中泛起一丝不明的感觉,领班带头领旨。

    而朱元璋的话却不曾说完。

    在众人准备告退之时。

    朱元璋已经拉着朱允熥的手,将他推到了众人面前。

    在詹徽等人疑惑的等待下。

    朱元璋似乎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缓缓开口:“太子病重,朕抱恙,皇孙稳重,纯孝仁厚,通晓文武,熟稔朝堂,列祖庇佑,当于国朝为难之际,临危受命,担当重任。

    拟招,着各部司筹备册封皇太孙之典。

    即日起于殿外御门监国,闻奏国事,百官勠力,不得有误!”肉丝米面的大明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