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历史小说 - 绝境求生崇祯帝在线阅读 - 第726章 唯经济发展论!

第726章 唯经济发展论!

    “小毛、这次你去天津可是立了大功。知府、府令大人对咱们户务局的工作赞不绝口。来咱南阳的那些投资人,除了对胶业感兴趣外,还对咱们的生漆以及冶铁也有了兴趣,抓住这些财神爷,咱们南阳一定发展好。府里大人们的意思是,完了你还得专程再去趟天津,一是感谢一下你哪位老校友,感谢他帮了咱们这么大的忙。第二一个是和他好好联络感情,人家在钱窝子里哪,往后咱还用得着他。”南阳户务局的主官事后专门找毛胜伟谈话,让他再去趟天津感谢蒋宜涛。

    “去天津感谢蒋兄确实应该!不瞒大人,刚开始的时候,下官还真不信他有那么大的能耐,一顿饭就将我们这么大的事给搞定。不成想,人家真就有这个本事。还有啥话说的?也幸亏下官与他有缘份和私宜,不然真就碰不上这种真神。”毛胜伟一边夸着蒋宜涛的能量,一边也有意抬高自己的作用。没有蒋宜涛这层人脉关系在,融资怎么可能如此顺利。看来啊,上大学的时候,不光要注意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也得注意交好,说不准哪天就求到了人家门上。

    招商成功后,毛胜伟暂时还离不开南阳,他得和同事们忙着将胶业公司的事理顺了,再说去天津成感谢贵人的事。

    就在他忙胶业公司事的时候,附近府县甚至邻省做官的校友,陆陆续续全往他这边跑。跑来之后,借口都是来看望老同学,可是话说不了几句,便转移到了打听蒋宜涛的情况了。显然、他们也想认识蒋宜涛这尊财神,从而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招商引资打开便利之门。

    “毛兄、蒋经理哪人真很好说话吗?上学的时候,因为专业不同错过了交往的机会,真是太令人遗憾了。”一位在郑州衙门工作的老同学在跑过来打探消息的时候,流露起自己没认识蒋宜涛的遗憾来。

    “他不是个有架子的人,上学的时候,他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一直比较苦闷,所以就很少和人交往。这回得见,发现他的性格开朗了不少。人啊、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换一个环境就大有不同。陆兄若是想去天津碰碰运气,大可以去找他。吾听人说,其实他干的工作确实也需要我们这样的人帮忙引见引见资源。京津一带很多有钱人对他关于投资前景的判断还是很信赖的。”

    “毛兄、听人说,这次他不仅帮你们融到了资。还对你们怎么发展产业出了很出了很多主意?这个主意还特别有见地?价值很高。”

    “这倒是没错!人家的见识根本不是我们待在地方的人所能比的。就比如我们对胶业的认识,以为只是做鞋底用的。可是经他一说,我们才知道做鞋底只是最普通的用途,现在的很多机械上都会用到橡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也能用到,产业之大完全超乎人的想象。朝廷真是给我们南阳一带找到了一个活民无数的产业。”

    “说起来,你们南阳还真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值钱的物产太多了。生漆、桐油、煤炭、钢铁,想想都能让人流口水。明后年铁路一通,又能连通武昌,绝对是不愁经济发展起不来的。”

    发展经济现在成了地方衙门最为主要的职责和工作,与此相关的官员们一个比一个压力大。没办法,这关系到前途个收入。上到朝廷下到地方衙门,层层往下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而且各地衙门之间还有横向的比对,逼的官员们只能唯经济是论。拼了命的想办法将经济搞上去。越到基层的衙门,经济方面的考核权重越大,而他们可用的渠道又更少,谁家值钱的资源多,谁就会让人羡慕嫉妒很,南阳这边的资源好,自然让人眼红。

    目前由于没法统计GDP,朝廷采用的经济统计方法是税收、工商业税收在总税收上占的比重、注册公司数、个体工商业机构数、非农业人口数、还有依托皇家银行统计出的非官方和官员使用资金的数额。将这些数据通过汇总和处理,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经济指标。谁的指标好,且与前一年的数据相比进步大,谁的政绩就出众,就能升职。

    面对如此赤裸裸的唯经济论,基层官员们都要被逼疯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对官员有绩效考核,这不是朱由检开始新政后的独创,当年的张居正就用了类似的办法,来督促官员履职。只不过现在用的方式更具体和指向性更明确,同时不唯官府收入论而已。

    这样的考核方式,会不会致使地方官员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的发展?当然是肯定的。可朱由检不在乎这些,大明的百姓太穷了,先无所不用其极的将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上去,以后再解决其它方面得问题。

    据朱由检的判断,大明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持续发展三十年以上的时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有可能让自己看得过眼,物质才有可能会相对充裕一些。要用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所谓的物质贵乏时代,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知。

    而现在所谓的发展经济,也只不过是重点地区和局部地区的发展而已,离真正全面发展距离都还远着哪。

    对一个拥有上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温饱问题,绝对是一件相当有难度和困难的事情,就这个问题,朱由检人生还剩下的时间未必够用。

    拿京城来说吧,满打满算也才发展了十五年不到的时间而已。京城百姓的温饱问题真正解决了吗?肯定是没有的,还有很多在京城生活的人,绝对是挣扎在生存线上下艰难的生存着。只不过是朱由检自己很难看到而已。逼一逼基层官员们,让他们多受些煎熬和苦楚,大明的经济就会发展的快一些,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会快一点。尽可能的让时代发展快一点,是符合所有大明人的利益的。小波不停的绝境求生崇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