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历史小说 - 绝境求生崇祯帝在线阅读 - 第160章 招惹来了十万清军主力

第160章 招惹来了十万清军主力

    将校堂生源出现了问题,新军建设就会进入停滞期。从办学开始、算上前段时间打发过来的府军前卫幼军营的人,将校堂统共也就招了四千多学员。

    按每百人配四个军官的最低标准,这点人满打满算,能撑起十万新军建设就够好了。加上战损,可能也就能建个八九万新军而已。

    八九万人,在京城和北直附近打个防守反击,问题不大。但要想灭流寇,平满清,绝对是不够用。彻底解决流寇问,还真得用杨嗣昌围追堵截的办法才能行。不要说以步兵为主的新军了,哪怕全是骑兵,八万人投到战场也追不上转进入风的流寇。当年的杨嗣昌不就因为机动性能力不够,被张献忠等人编着段子笑话吗?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的又想起了杨嗣昌,说实话自己的前身最亏的人不是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而是杨嗣昌。客观来说,他是大明这几十年里最合格的一位兵部尚书。从兵部尚书的职责来说,他已经做的尽可能好了。

    杨嗣昌被坑死后,再想找到一个这样符合兵部尚书岗位要求的人出来,可就不容易了。像陈新甲,在战略眼光、防务规划上就没法和杨嗣昌比。wap.

    人都死了好几年,再想这些人于事无补,还是回到怎么解决生源危机上来!生源枯竭、短时间里,似乎真没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别看标准不高,可整个大明还真难找出符合标准的人。

    在大明会骑术、有武技的人虽然少一点但还是能凑一点出来的。识字通文墨的那就更多了,数十万应该不成问题,可同时通骑术和文墨的却实在是少的可怜。坑人的制度弄的绝大多数读书人,根本没有参与武事的兴趣,也就出个把特例。

    现在即使是文人士子们愿意入将校堂,临阵磨枪也来不及。骑术这玩意就能将大多数人入将校堂的路给堵的死死的!骑马作战看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难度极大,新军将领对骑术的要求真不高,但起码得能在马上射击和简单的骑马冲锋、指挥作战吧?带领的是步兵不假,可将领必须得会骑马,这是当下时代军官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骑术堵死了读书人转基层武官的路,文化知识则堵死了普通士兵成长为基层武官的路。基层武官的文化知识要求也不高,没要求他们懂诗词歌赋,不是文盲,能通军令,简单的能写会算头脑灵活即可。可这个要求对基本上是文盲的一线士卒来说,却是天堑。

    事情就是这样吊轨,两样要求都不高的基础素质在偌大的大明同时具备的群体居然少的可怜。不管是从一线士卒培养出军官还是把读书人招进将校堂进行系统性培养,最少得三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三年后才有可能出成绩。三年时间,对目前的朱由检来说实在是太过奢侈了。

    谷“方正化、从现在起,凡是笔试成绩过三十分的一律招入将校堂,不过他们不能用将校堂原有的标准进行教学,要开个为期半年的基础强化科,这些不符合既定标准的入堂学员,要进行六个月系统的教学,考核合格后、方编入原有的教学序列,进行高层次的军事教育。不合格的裁汰之,若是他们有意进入新军从普通士卒干起也行。”叫来了方正化等人,给他们安排了最新的招生规范。

    军官的标准不能再往下降了,再降还不如从一线士卒提拔。一线士卒的文化知识确实很差,但他们有战斗经验,勉强提拔成排、连级军事主官还是能将就着用的。

    人家清军、还有一些军头们的基层将领大部分是文盲,不也照用不误吗?用识字的军士当基层将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战斗素养就天然比文盲成长起来的带兵官强,而是因为这些人可以不用经过长期的战事淬炼,就能大差不差的管理起基层战斗队伍而已。军校的作用不是培养名将和悍将的,军校的作用是为了大量培养基本具备军事素养的基层将领的。说白了,办将校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新军军官的整体基准线。

    “刘理顺、让侍从室拟中旨、发往新军所有排级以上单位,无论是战事有多繁忙,一定不能放松对士卒的识字教学科目,即使是前线没有条件,也得想办法创造条件。朕对新军的要求是参军两年,必须完成扫盲任务。扫盲率是军官提拔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容懈怠。另给勇卫营幼军营传旨,幼军的训练标准严格按将校堂标准执行,不可打任何折扣,这事朕会亲自盯着,侍从室这边也得安排专人盯这事,不容懈怠!”

    刘理顺之前是詹事府的人,后来太子南下,詹事府的一部分人留在了京城,组建侍从室的时候,内阁就把这部分闲人打发进了侍从室,反正从级别上来说他们最合适。朱由检在安排侍从室干活的时候,发现刘理顺这人头脑灵活,办事有条理,就让他干些大秘书干的事,算是行政助理吧。

    问题短时间内没法解决,哪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从娃娃抓起、从一线抓起,谁让老朱家的先人们留下的家底只有这么多哪。造成这种局面,还是和老朱同志的省钱思维有关系。不管是文职官员、还是武职官员,老朱都是给了点政策,然后让民间自己来承担基础教育的事。然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事情就偏理了轨道。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朱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民间怎么沉淀了那么多优秀的将领。不光老朱自己是历史奇葩,他手下的将领们也基本上是古今历史上出身最低的一批名将。可就是这帮出身南方的贫民,却创造了一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奇迹,有人甚至能长驱大漠和蒙古人打骑战而不落下风。

    没有老朱那么好命的朱由检,只能用笨办法来解决问题。正当他准备展开军事教育基础工程的时候,出关作战的曹若海传来了紧急军情。满清派出了由多尔衮亲大哥阿济格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和曹若海部接触上了。十万清军突然出现在了关外,这不在朱由检的意料之内。小波不停的绝境求生崇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