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言情小说 - 七零知青带物资下乡被糙汉掐腰宠在线阅读 - 第92章 厨艺惊人

第92章 厨艺惊人

    售货员先把散装的白糖装进透明袋子里,然后用火柴把铁片的边缘烧热,然后把塑料袋的袋口折叠起来,用铁片轻轻一烫。

    这样,就等于给散装白糖做个封口,基本是一斤一袋,适合用来走亲戚时携带。

    柜台后面就是货架子,直接安装在墙上的。

    围绕着三面墙,连接在一起。被分成了大大小小的盒子,物品丰富,琳琅满目。

    一眼望过去,只感觉到五颜六色,非常吸引人的眼球。

    左边柜子的三分之一都摆满了瓶子,各式各样的不同价位的白酒。

    这个年代可食用酒精还没被研究出来,全都是用纯粮食酿造的白酒,无添加无勾兑,味道醇香浓郁。.

    瓶子上更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基本就是属于光瓶外壳,顶多贴一个小小的商标,再附上配料厂址等信息。

    沈青笛默默盘算,待会给田叔带瓶酒回去。

    有邯郸大曲、习酒、酱香酒、燕潮酩等等。

    尤其是燕潮酩的瓶子漂亮极了,就像是一个高脚长颈花瓶。

    而邯郸大曲的酒瓶子平平无奇,但是它的酒液却是微微发出淡淡的黄色,在其他清如水的酒体中脱颖而出。

    这是因为它只用了一种高粱酿造,属于单粮浓香酒,一般农村人送礼就喜欢选它。

    经济实惠,入口就能品出浓郁的香味。

    沈青笛之前为了写年代文,特意跑去论坛上搜集了大量资料,所以除了少数的酒名没有印象以外,其他的都很眼熟。

    终于有个售货员忙完了,注意到沈青笛在柜台前面溜达,赶紧走到她跟前问道,“同志你好,买点什么?”

    “我想买瓶白酒,要那种好点的。”

    售货员的态度很好,说话轻声细语,面带微笑的从货架上取下几瓶白酒。

    他们在供销社待时间长了,什么样的顾客都见过,基本是看几眼就能猜测出对方的消费能力。

    比如胶鞋上崩满了泥点子的,裤腿湿漉漉的挂着黄泥,头发乱糟糟的盘在脑袋上的那种,进门无非是为了买点生活必须品。

    油盐酱醋茶,又或者是买菜种子、锅铲子。

    而沈青笛从头到脚都很干净,脸蛋粉粉嫩嫩的。刚才拿起白酒端详的时候,手指纤细修长,连指甲盖的形状都那么完美。

    脚上虽然也穿了一双农村必备的黄色胶底解放鞋,但崭新的鞋面透露出鞋主人的优雅。

    这绝对是城市里来下乡的知青。

    售货员大姐心里暗暗羡慕,嘴上不知不觉就问了一句,“同志,你是下乡的知青吗?”

    “啊?对,我是从首都来的。”沈青笛一愣,轻声回答。

    “我就觉得你是城里读书人,长得真漂亮。白酒分很多种,要是自家人喝买散装的便宜,最便宜的三毛五分钱一斤,稍微好点的有五毛五一斤的,这种六毛二分钱。”

    大姐把酒坛子打开给她看,坛子口很小,需要用专门的长柄小勺去舀酒。

    沈青笛隔着一步的距离,尚且还能闻到扑鼻而来的浓烈酒味儿。

    “同志,是不是闻着有点呛?散装白酒都这样的。这种纯粮食的五粮液,小瓶四块五,还有八块钱一瓶的老窖特曲。”

    见状,大姐抿嘴偷笑,知道城里知青看不上散装的酒。

    无论好坏,总给人一种劣质的感觉。

    被售货员

    “哎,那种是什么酒?”

    沈青笛眼睛尖,发现小仓库门口有四个大酒箱子,外面印刷着北大荒的粮仓图案。

    觉得很有意思,指着箱子问大姐。

    “这是新来的货吧?小刘,你刚搬来的?”售货员大姐拎出来两瓶,看了两眼发现之前没有卖过。

    旁边叫小刘的售货员忙完了,点点头,扬了扬手中的货物单,“早上才来,牌子就是北大荒,酒厂新出的。

    是用高粱和小麦酿造的,口感喝起来清透柔和,不像那种烈酒喝完烧胃。”

    因为是她和酒厂的人沟通的,算是接受了简单培训,所以讲解起来头头是道。

    一听是自己家乡生产的特色酒,原来那位售货员顿时眼睛都亮了。

    “哎呀妈呀,同志,你就拿这种白酒得了。我们北大荒的粮食可好了,白酒肯定更好喝,价格也合适。”

    趁同事介绍的时候,大姐已经把进货单拿在了手里,上面自然也有售价。

    四十二纯粮烧,价格是六块两毛钱一瓶。

    中规中矩,拿来送人绝对是有面子的。

    “那就给我拿这种,来两瓶吧。”

    沈青笛笑吟吟的说道。

    顺便又挑了一些鸡蛋和吃的零食。

    只有这样,她才有机会把空间里的掺进去。

    “同志,要这么多鸡蛋,吃不了就坏了。”

    售货员大姐见她长得乖巧大方,免不了说几句大实话。

    北大荒的人普遍如此,热情奔放好客。

    鸡蛋售价是七分钱一个,这年头百姓经济还没得到提升,家家户户过得非常拮据。

    所以供销社也切合实际,开设了专门的优惠制度,可以以物换货。

    民间甚至还流行了一句俗语:鸡蛋换盐,两不贴钱。

    因为鸡蛋拿到供销社可以抵五分钱,而一市斤盐巴的价格恰恰就是五分。

    但没有人会全部换成盐,那得吃到好几个月了…

    大家会精确计算,如何才能维持更久的家用。

    换两分钱的酱油,再换两分钱的火柴,最后来上一分钱的盐。

    瞧瞧!五分钱够一大口家子吃很长时间了。

    “我们家人口多,吃得了。”

    知道大姐是好心,沈青笛客气的回答。

    摘下肩上的背篓,水仙婶把背篓底部垫了稻草,软乎乎的,装在布兜里的鸡蛋直接就放在篓子里。

    沈青笛弯腰的瞬间,余光扫到玻璃柜里摆着一排铁盒,上面印刷着花花绿绿的山水画。

    “这是装茶叶的盒子吗?”

    问题讲出来,自己就先否定了。

    大概八九公分的高度,扁扁的,薄薄的,最顶上还有个小口打开。

    这种容器用来装茶叶,难免有些繁琐复杂,难道每次使用时往外倒吗?

    大姐很麻利的从柜台里掏出两个不同颜色的,一款天蓝色印着红牡丹,一款墨绿色印的是宝塔湖水。

    “这是专门用来放散烟的,自己也可以把烟卷得细长一点,塞进去方便出门揣兜里。”岁岁酒的七零知青带物资下乡被糙汉掐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