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 - 历史小说 - 大隋主沉浮在线阅读 - 第022章:干将显身

第022章:干将显身

    处置了贺若弼一族,杨坚又将一份奏疏举起,笑着说道:“南方传来消息,说刘方将军在都隆岭大破李佛子前锋,我军继续南下,逼近李佛子大营时,李佛子慑我大隋军威,不战而降,自愿入京谢罪,不日,将随凯旋之师至京。刘将军恐桀黠之徒将来复叛,皆斩之。此役,刘将军恩威并施,使我军将士在毒虫出没、气候炎热的南方,始终纪律严明、团结一致。对此,诸卿有何想法?”

    “大喜啊!”不等他人发言,还站在中间的杨集便拱手道:“圣人,侄臣认为此役重在大隋扬威南疆,其意义和影响超出了战果,不管刘将军斩首多少,都是大功一件,理应重赏。”

    “……”杨集的自称,令大隋君臣哭笑不得,不过当一个人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对方怎么着,都觉得可亲可爱,杨坚也不例外,笑着问道:“依卫王之见,朕应当如何封赏刘将军?”

    杨集拱手道:“京城中的国公、郡公、县公泛滥成灾,随便把一块砖头扔下去,就能砸到一个国公、郡公、县令。而这其中,九成以上都并没本事,之所以享受殊荣,全因其父亲兄弟之功。比如说武都郡公贺若隆、万荣郡公贺若东,他们除了贪赃枉法、欺男霸女,什么都不会。若非家里出了一个贺若弼,恐怕连生存都难。而刘将军是有真本事、且立大功的人,侄臣认为封他一个郡公正常、国公也不过分。”

    “儿臣复议。”杨集所说,也是杨广之所虑。

    大隋不是破而后立、应势而生的新王朝,虽然创立容易,但也向关陇贵族付出了巨大妥协,而这妥协的最大遗患就是享有免税等特权的冗官冗员多如牛毛。而这些冗官冗员所生出来的一大堆儿子,也要继续册封下去,如果是汉朝的推恩令也无所谓,但这里是实打实的封赏。

    长而以往,大隋的田地根本就不够分,微薄的赋税也都花在数目庞大的冗官冗吏身上。朝廷以后拿什么建设地方、拿什么供养军队、拿什么赈济灾民?

    而且吸引良将、良臣的爵位、散官、勋,也会因此变得毫无价值,当官爵没有吸引力,谁愿为了廉价的官职爵位卖力、卖命?朝廷又拿什么东西来激励将士抵御外敌?拿什么东西来激励官员勤政廉洁?

    既然连这些酒囊饭袋都坐享国公、郡公之爵,那么为大隋立下大功、扬威域外的刘方为何不行?难道他还不如只去贪赃枉法的贺若隆、贺若东?

    “不可!”大理寺卿薛胄出列道:“刘方斩首不过数千,其功不足以封郡公、国公。”

    “功劳怎么能这么算?”杨集说道:“先父在开皇三年,于白道大破沙钵略可汗亲军,然而斩首同样不多,可是圣人说此战之意义超过端掉突厥龙庭,圣人为何这么说?我认为是此战打破了突厥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大隋上下有了战胜突厥的信心,使全军有了直面突厥的勇气。我军虽已不需要李佛子来振奋士气,但是此战却取得了威慑岭南各部酋长的效果,为交州的繁荣稳定夯实了根基,避免日后出现第二、第三个李佛子,同时也使我大隋的威名传到更南的南方。而这便是此战意义所在,所以侄臣认为封个郡公很正常,国公也不过分。”

    杨集的分析有理有据、清晰透彻,更让一些人深为信服的点头。

    杨坚望着长得酷似幺弟、侃侃而谈的杨集,心中又是伤感又是喜慰,正要说话时,却听薛胄冷冷的说道:“卫王如此为刘方将军说话,怕是有私心吧?”

    杨集蹙眉道:“我连刘方是谁都不知道,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我能有什么私心?”

    “刘方在白道一战,立下大功,是卫昭王一手提拔上来的人,莫非卫王不知晓?”薛胄所在的河东薛氏与河东柳氏不分你我,方才柳述吃憋,如今窥得时机,便跳出来给杨集上眼药。

    杨集这才知道刘方竟是卫王派干将,自己卖命为他请功,恐怕反而使他什么得不到。只好说道:“大将大臣的推荐人、提拔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被推荐上来的人不造反,那他就是大隋大将良臣。如果此人立功,而举荐人却饱受斥责,以后还敢朝廷举荐良才?”

    看了薛胄一眼,拱手道:“你堂堂一个大理寺卿连这最基本道理都不懂,要是换到犯罪遍布的乱世,就算没有因为无能无才而被罢免,恐怕也被多如牛毛的案件累死,哪有站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的机会?所以你当大隋大理寺卿,是你的幸运。希望你处理贺若家相关案件时,能够秉公执法,将一切罪犯绳之以法,如果以后有受害百姓表示不满,那就是你薛寺卿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办事不办、德不配位。”

    “不劳卫王费心,老夫自然秉公执法!”薛胄看了笑眯眯的杨广一眼,心中叫苦不迭,他们执法者虽然地位超然,但也容易受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排除异己、偏袒亲友等言论的攻击,如果杨广和杨集在贺若氏的案件中炮制出“几十名不满审理结果的百姓”,乌纱帽恐怕不稳啊。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自己明明还有这么一个大麻烦,竟然去招惹杨集,这不是没事找抽吗?

    这下好了吧。

    “最好如此,若不然,本王非要和薛寺卿理论理论。”杨集见薛胄匿了,也退回席位就坐。

    让他感到有点意外的是,薛胄公然说派系,杨坚竟然没有恼火,而大家也习以为常,看来大隋官场的派系之别已经明朗化,而且派系之争十分激烈,更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而他杨集不管认不认,文武百官都会自动把他划为一派,看样子自己得把卫王系大旗扛起来。

    杨坚见到闹剧结束,对众臣说道:“我军将士在南方普遍出现腹泄、水肿等病症,若非刘方将军巧解瘴气之毒,解全军将士之病痛,只怕我军将士在行军途中就全军覆没了,又哪来最终胜利?单凭活人无数这一项,就应该从重封赏。朕决定加封刘方将军为卢国公,另赏金万两,绢布、绫罗、丝绸各万匹。”

    ……

    朝会至此,已经渐渐到了尾声,杨坚缓缓道:“诸卿,朕还有一事要与大家商议。”他环顾大殿一圈,伤感的说道:“皇后辞世数月之久,然而禅定寺进度缓慢,朕考虑加大人力,以提高建造进度,诸位以为如何?”

    “微臣完全赞同圣人之议。”杨素步出朝班,拱手道:“文献皇后为我大隋王朝一统天下、北御突厥、国家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哪怕倾尽国库也要纪念我大隋贤后。”

    “圣人,臣反对!”杨素话音刚落,内史侍郎薛道衡便走出朝班,厉声道:“文献皇后在世时勤俭节约,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堪称母仪天下的典范。臣以为不但不能增加人手,反而应该取缔禅定寺,以免皇后贤名受损。”

    薛道衡不仅是河东薛低人,还是当代最具盛名的诗人、大儒,在士林中名声无双。薛道衡文学功底深厚,但是为人相当古板刚直,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只要他认准的事情,纵然前头南墙遍布也会义不反顾的撞上去,纵然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

    也许有人觉得他很蠢,可大隋文人却不这么认为,大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风骨,是真名士具备的至高品质。

    在这种品质、以及才名吸引下,杨广、高颎、杨素、牛弘这些了不得的人都很敬重他,文武百官、天下名士、皇族子弟都争相与之结交。

    杨素与薛道衡更是知交好友,他给写薛道衡的十多首诗乃是当世杰作。此时一听老友出声反对,杨素脸色为之一僵,露出了无奈之色。

    最先提出禅定寺这个巨大工程的人其实是杨广,除了缅怀亡母,还有交好佛门之意,而杨坚确定这项工程以后,反对者纷纷把矛头指向杨广,有的人是真的反对浪费,但更多人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事态演变至今,禅定寺已经有了认清派别的政治用意。

    然而文气过人、政治不明的老友显然没有意识个中含义,更让杨素感到棘手的是,薛道衡以独孤皇后生平为人来劝谏,让人无从破解、无从反对。

    经他这么一说,要是继续修禅定寺,那么便是玷污皇后美名;要是不修,既是坏了圣人缅怀、纪念亡妻之兴致,也是毁了杨广辨别敌友的用意。

    “圣人,臣也反对修建禅定寺。”不出杨素所料,当薛道衡一开口,尚书左丞元寿便顺着薛道衡的意思说道:“大兴土木、耗费财力民力无数,圣人当初也说大隋新建,当以节俭为上,此言犹在,臣以为我等君臣不可忘怀须臾。”

    右御卫将军张瑾也出列道:“圣人,不能失信于民啊!”

    “圣人,臣也反对修建禅定寺,以免文献皇后美名沾尘。”

    “圣人,臣坚决反对建寺,若圣人坚持,臣以死谏之!”

    大殿里反对之声激烈,反对之坚决令杨坚、杨广、杨素始料未及。而且理由都是皇帝不能出尔反尔、不能使贤后之名受污,个个都是为帝后着想、个个都是忠臣。

    杨广万万想不到事情变成这样,脸色数度变色,眼见父皇犹豫不绝,心中焦急万分。

    他为了圆父皇纪念母后之心、为了圆自己感激母后恩情,不久前以监国太子名义,诏令天下各地数百名大德高僧及其弟子赴京入驻禅定寺,此寺如果修不成了,自己就是失信天下佛门。

    要是遍布天下佛门信徒知道自己“欺骗”了几百名大德高僧,非要发起暴乱不可。事态要是演变到那一步,自己难辞其咎,若是反对势力借机闹事,搞不好会因此下台。

    心急如焚的杨广看了看杨素、苏威、宇文述,发现几人尽皆无言以对。他也知道大家继续争辩的话,马上被前太子派系以“玷污帝后清名”加以攻击,搞不好被父皇迁怒,如果不争又损失到自己,他们夹在中间很难做人。碧海思云的大隋主沉浮